"这根长得像树枝的是啥?""这圆溜溜的果子能入药?"每次走进中药房,总被五花八门的药材搞得晕头转向,其实只要掌握中药形状分类的诀窍,就能轻松辨药不求人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讲中药界的"以形辨药"学问,附赠超实用分类表,建议收藏!
根茎类——大地馈赠的宝藏 这类药材占了中药半壁江山,光看外形就各有千秋,像人参这种带"人形"的属于极品,野山参主根上还有环纹,行话叫"铁线纹",黄芪切成斜片后,断面有明显的"菊花心",老药工一看就知道是正宗的"北芪"。
最有意思的当属何首乌,新鲜时像块黑亮亮的生姜,晒干后皱巴巴像老头脸,还有川芎整个像鸽子蛋,表面长满"疙瘩",这些凸起的瘤状根痕可是鉴别真伪的关键,老中医常说"根入药,选粗壮",像葛根、柴胡这些纺锤形的根,药效都攒在厚实的肉质里。
果实种子类——植物的"宝宝"们 这类药材堪称中药界的"萌物",枸杞子红彤彤像小灯笼,酸枣仁扁扁的带条棱,山楂片上的"小雀斑"其实是果核脱落的疤痕,老师傅教我们认药有窍门:杏仁要选"桃心形"的,决明子必须饱满滚圆,而薏苡仁两头尖尖像小船,中间的沟槽越明显品质越好。
花叶类——草木精华的凝结 别小看这些轻薄的药材,里面可藏着大智慧,金银花要选"忍冬"初开的花蕾,朵头紧凑像米粒才够香,菊花品种最复杂,杭菊饼要选花瓣肥厚的,野菊花反而越小越黄越地道,最特别的当属艾叶,背面有细密的"白毛",搓碎了能闻到特有的清冽香气。
树皮类——树木的"保护衣" 这类药材最考验眼力,桂皮要认准"犀眼"——表面灰白色的云纹就像犀牛角,杜仲折断时能看到细密的"银丝",最绝的是丹皮,刮掉外层粗皮后,内里的"粉丹"白得发亮,闻着还有股特殊的香气,老药工常说:"树皮入药,韧者为佳",像厚朴、黄柏这些又硬又厚的才是好货。
全草类——草木全身都是宝 鱼腥草带着独特的"鱼腥味",整株都能入药,薄荷叶背面的"银线"越多越清凉,紫苏梗要选紫色深、茸毛多的,最有趣的当属夏枯草,专门采收"果穗枯黄"时的全草,这时候药效成分达到峰值。
动物类——血肉有情之品 这类药材最易辨认,鹿茸要选"二杠",虫草必须有"草头",蛤蚧要认准"五趾",最神奇的是蝉蜕,金蝉脱壳后的空壳轻如鸿毛,却是治疗失音的良药,不过现在野生资源稀缺,很多都用人工养殖替代了。
矿物类——大地深处的结晶 辰砂要选"鲜红如血"的,石膏摸起来"软中带硬",自然铜表面要有铜绿锈斑,最特别的是琥珀,拿布一擦就发热变软,这才是真品,老药铺收这类药材都要过三关:看颜色、试硬度、验比重。
附录:中药形状速查表(部分) 根茎类:人参(人形)、黄芪(菊花心)、何首乌(姜形) 果实类:枸杞(椭圆)、决明子(滚圆)、山楂(带核痕) 花类:金银花(棒状)、菊花(舌状花)、辛夷(毛笔头) 树皮类:桂皮(犀眼)、杜仲(银丝)、丹皮(粉白) 动物类:鹿茸(二杠)、蝉蜕(空壳)、珍珠(走盘) 矿物类:朱砂(鲜红)、石膏(纤维状)、磁石(吸铁)
记住这些特征,下次去中药房就不会抓瞎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现在很多药材都有人工培育品种,外形可能和传统描述略有差异,建议买药时多和老师傅聊聊,他们手掌心的功夫可比书本准多了,你家附近有没有藏着民间辨药高手?欢迎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