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母亲常年头晕,中医一剂方子止住眩晕!这味草药家家都有?

一归堂 2025-05-04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"张阿姨,您最近脸色不太好啊!"上周在小区花园遛弯时,我发现隔壁单元的张阿姨扶着栏杆直犯恶心,她苦笑着摆摆手:"老毛病了,一转头就天旋地转,去医院检查又说没大问题......"

这话听着耳熟,我家婆婆前年总说"脑袋发木",走路像踩棉花,儿女们轮番陪着做核磁共振、查颈椎,西药吃了整瓶也不见好,直到社区坐诊的老中医把脉后轻拍大腿:"肝阳上亢顶得百会穴发紧,好比高压锅没泄气阀!"

【老年人头晕暗藏3个玄机】 老中医说这类头晕八成是"虚火作祟",就像老旧楼房水管老化,人体上了年纪也有三处容易"闹脾气":

  1. 肝阴不足,阳气上冲(好比电热毯开过夜)
  2. 气血两亏,清阳不升(类似电梯断电卡半楼)
  3. 痰湿阻络,蒙蔽清窍(仿佛眼镜起雾看不清)

我表姐家78岁的姥爷去年总在凌晨三点惊醒,枕头边备着风油精也压不住晕眩,后来抓了7副天麻钩藤饮,现在天天在公园打太极,关键就在辨证施治——同样是头晕,有人需平肝潜阳,有人得补气养血,还有人要化痰通络。

【藏在厨房里的治病良方】 老中医教我们认三味"头晕克星": • 天麻:长得像生姜的"天然降压阀",炖鸡汤时放两片,专治头胀痛得像戴紧箍咒 • 葛根:药店买的野葛粉,每天早晚用温水冲着喝,脖子僵硬时见效最快 • 石菖蒲:端午节剩下的香囊别扔,里面的艾叶混着这味药,能醒神开窍

上个月陪婆婆去抓药,老师傅神秘兮兮地说:"给你们加味'引经药'",原来川芎专门带着药性往头顶跑,就像快递精准配送,果然三副药下去,婆婆终于能安心看完整集《新闻联播》了。

【这些坑千万别踩】

  1. 盲目进补:人参虽好,血瘀体质吃了反而加重头晕
  2. 迷信偏方:网上传的"洋葱擦头皮治晕",不如直接开窗通风
  3. 停药太急:中药讲究循序渐进,突然停药就像急刹车

现在婆婆成了小区里的"养生顾问",前天王奶奶敲门求教,她现场演示用决明子泡茶配黑芝麻丸,看着两位老人捧着保温杯唠家常的样子,突然觉得中药治晕不只是吃药,更是种生活智慧。

【日常保健有诀窍】 • 晨起搓耳垂:食指拇指揉搓至发热,相当于给脑袋做早课 • 午睡垫颈枕:高度不超过5厘米,保持颈椎自然曲度 • 傍晚踩鹅卵石:光脚刺激涌泉穴,引火下行最见效

写到这里想起老中医说的:"治病如修车,三分靠修理,七分靠养护。"家里那些晾晒的陈皮、枸杞,此刻在玻璃罐里泛着温润的光泽,像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健康密码,如果您家长辈也有类似困扰,不妨周末陪他们去正规中医院把把脉,说不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调养之道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