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去年清明回皖南老家扫墓,我在山坡上发现一丛怪模怪样的野草,远看像沾着露水的麦穗,近瞧却透着幽幽的靛蓝,在阳光下泛着丝绸光感,正蹲着研究,背后传来爷爷的声音:"傻丫头,这可是山里的'蓝宝石'!"
这抹神秘的蓝让我想起邻居王婶的故事,那年她家小子贪玩吞了野莓中毒,脸肿得跟馒头似的,老中医抓来一把蓝盈盈的草药,熬出的汁液竟把小子的舌头都染蓝了,不过三天,肿消了,小子又活蹦乱跳去摸鱼,当时只觉得神奇,没想到今天让我撞见本尊。
爷爷蹲下来掐断一株,断面立刻渗出淡蓝色汁液。"这是正宗的'蓝香草',方圆百里就这一片坡地长得好。"他边说边把草药塞进竹篓,"你闻闻,是不是带着股薄荷混着甘草的凉香?"凑近细嗅,清冽的香气直冲脑门,惹得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。
这宝贝全身都是宝,爷爷说根茎晒干能消炎,鲜叶捣碎敷蚊虫叮咬,连开花时采收的穗子都是活血良药,最绝的是种子,用蜂蜜拌了治慢性咽炎,他自己的咳嗽就是吃这个吃好的,我突然想起公司那些天天喝胖大海的同事,要是知道这山沟里的野草能护嗓,怕是要抢疯了。
村里老人有个说法,端午那天采的蓝香草药效最好,去年粽子包到一半,张伯端着碗蓝莹莹的汁水挨家送,说是用晨露煎的药茶,喝了整年不上火,我偷偷尝了口,苦得舌头打颤,但奇迹般没再长过口腔溃疡。
现在城里药店也能买到晒干的蓝香草,不过都叫"皖蓝饮"之类的商品名,前阵子闺蜜装修新房,甲醛味大得吓人,我寄去两包让她煮水,上周视频时看见她窗台上晾着蓝汪汪的茶包,空气清新剂早被扔垃圾桶了。
要认准正宗货也不难,野生蓝香草的穗子朝下低垂,像害羞姑娘梳的辫子,人工种植的虽然肥壮,但叶脉背面有绒毛,药效差着三成呢,爷爷教我个窍门:摘片叶子放舌尖,凉麻感持续越久越地道,上次在景区买的假货,苦得直发涩,跟喝苦瓜汁似的。
最近发现个新用法——泡澡,抓把干穗子煮成淡蓝色洗澡水,浑身毛孔像喝了冰镇酸梅汤,闺蜜试了说比某牌浴盐还管用,湿疹挠红的地方都不痒了,不过千万别放多,我弟贪心倒半锅,结果躺床上翻白眼,活像中毒的青蛙。
最惊喜的是遇见个美妆博主秘方,她说用蓝香草煮水蒸脸,祛痘效果堪比美容院蓝光疗程,我试了两周,额头闭口真少了大半,不过染色太厉害,枕套染得跟扎染布料似的,被我妈骂了半小时。
山里好东西总有人惦记,去年有药商开着卡车来收,出价比往年高三倍,爷爷死活不肯卖,说要给重孙留点念想,现在那片山坡立着牌子:"蓝香草保护区",春天去看时,竟真有城里来的游客举着手机直播采药。
其实这草药脾气很倔,移栽时必须带原土,浇的水得是山溪水,我试过在阳台花盆养,结果蔫得跟咸菜似的,倒是楼下邻居阿姨扦插活了几株,夏天乘凉时她总爱炫耀:"看我的蓝莓麦穗!"
最近研究古籍发现,古人用蓝香草可不止内服,李时珍说它能"解百毒,辟瘟疫",瘟疫盛行时百姓就把草药挂门口当门帘,想象古代医者背着竹篓,穿梭在疫病村庄,腰间晃动的蓝色麦穗该是幅多美的画卷。
下次回老家,我打算跟着爷爷做蓝香草香囊,他说端午午时采的草药最旺阳气,缝在锦囊里能保一年平安,去年他给小侄女做的那只,现在还挂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