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漳收购中药材,药农增收新路径,产业升级正当时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老李,今年你家的柴胡又被'抢'走啦?"在湖北南漳县清河镇的集市上,药农老李正忙着接听收购商的电话,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迎来"开门红",自家五亩中药材还在挂果期就被预订一空,这样的场景,正在南漳各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频繁上演。

山沟里长出"金疙瘩"
南漳地处荆山腹地,年均气温15.8℃,年降水量900毫米,独特的丹霞地貌孕育出富含矿物质的砂壤土,这些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黄连、苍术、柴胡等道地药材的天然温床,据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,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25万亩,带动3.2万农户年均增收2.4万元。

在九集镇八渡沟村,返乡创业的王建军正带着村民给芍药除草。"以前种玉米,亩产收入不到千元,改种白芍后,去年亩均收益超8000元。"他指着远处的标准化种植基地说,"现在企业提前签保底收购协议,咱只管种好地,不愁销路。"这种"订单农业"模式已在全县推广,仅2023年就签订收购合同12.6亿元。

产业链条"节节高"
走进南漳经济开发区的华海药业车间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,总经理张明辉介绍,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智能化生产线,年加工中药材可达5万吨。"我们不仅收鲜货,还搞深加工。"他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中药饮片,"这个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卖到东南亚,价格比原材料翻三倍。"

产业链的延伸让药农尝到更多甜头,在肖堰镇,周大姐家的艾草除了卖给收购商,部分还被当地精油厂收走做原料。"秸秆也能换钱,1亩地多赚200块。"她乐呵呵地说,目前全县已形成中药材初加工企业47家,开发出中药饮片、药茶、药膳等20余类产品。

政策东风催新绿
县乡村振兴局的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:种植中药材享受每亩500元补贴,集中连片超过50亩再奖补10%,在薛坪镇,政府出资建设的冷链物流中心让鲜药材损耗率从15%降到3%。"现在凌晨采收的金银花,中午就能装车发往安徽亳州。"收购商李老板竖起大拇指。

更让药农安心的是技术保障,县农技中心成立"中药材服务110",专家团队常年驻村指导,在板桥镇,技术员小陈手把手教农户搭建遮阳棚:"苍术怕强光,这样产量能提高三成。"据统计,全县已培育中药材种植能手3800余人,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8个。

闯出大山天地宽
南漳中药材产业又添新动向,在县城西的电商产业园,"荆楚药库"直播间每天热闹非凡,主播小芳正在推介南漳特产的金钗石斛:"咱们的石斛碱含量达标,煲汤炖肉放两片,养生效果看得见。"依托电商平台,南漳中药材已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,线上销售额突破1.2亿元。

县政府还谋划着更大布局,在最近召开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上,县委书记透露:将投资5亿元建设鄂西北中药材交易中心,配套质量检测、电子溯源系统,打造辐射周边三省的集散枢纽。"要让南漳药材像恩施硒茶一样叫响全国。"参会的种植大户们听得心潮澎湃。

夕阳下的荆山层峦叠翠,山坡上的连翘花迎风摇曳,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发展,从粗放经营到精深加工,南漳正书写着中药材产业的升级故事,当药农们数着鼓囊囊的钱袋子,当加工车间的机器隆隆作响,这片古老土地上的"草药经济",已然绽放出新时代的芬芳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