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几年,咱黑龙江的中药材种植可真是火了!前些天去五常拉林乡采访,满山遍野的苍术苗绿油油的,种地大户李哥蹲在地头算账:"去年30亩苍术,药厂收走就挣了20多万,比种玉米强多了!"这话听着简单,背后可是黑龙江中药材产业悄悄崛起的大故事。
【政策春风吹满黑土地】 要说这股热潮的由来,得先从政策说起,省里连续三年拿出真金白银,对中药材种植户每亩补贴300块,光2022年就发了6000多万,更绝的是"定制药园"政策,像哈药集团这种药企,直接跟农户签保底收购协议,五常的火山岩土种出来的人参,药企给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15%,现在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突破300万亩,相当于两个香港那么大。
【黑土地里藏著聚宝盆】 咱黑龙江的宝贝可不止大米,你瞅那大小兴安岭的腐殖土,攥一把能滴油,种出来的黄芪有效成分比普通产地高30%,特别是铁力、穆棱这些地方,冬天-30℃的低温把病虫害全冻死了,种出的平贝母个头匀称,拿到亳州药市能多卖两成价,最有意思的是伊春的林下参,利用废弃伐木场,在松树底下套种,既不耽误森林恢复,还能白捡几十万株野生人参。
【老把式遇上新科技】 别以为种药材还是老一辈的土法子,在大庆的中药材产业园,无人机背着20公斤药水,10分钟就能喷完50亩地,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带着检测仪下地,测土壤酸碱度就跟玩似的,有个叫"龙药云"的手机APP,种啥药材、咋施肥、什么时候采收,点点屏幕全知道,去年肇东有个合作社用物联网种黄芩,亩产直接飙到400公斤,比传统种法翻了一倍。
【致富经里有大学问】 现在种药材可不是单打独斗,望奎县搞了个"企业+合作社+农户"的模式,药企提供种苗和技术,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,农户按标准种,去年光黄芩就带动300多户增收,更绝的是林口县,把中药材和旅游搅在一起,搞了个"药香小镇",游客既能认养人参,又能体验采药,端午节那周光门票就卖了80多万。
【闯市场还得抱团取暖】 虽说现在形势好,但问题也不少,前年五常的决明子丰收,结果物流跟不上,2吨货在冷库里躺了半个月,现在省里专门开了中药材专用运输通道,冷链车走高速免通行费,最让人提气的是"龙九味"品牌计划,把防风、黄芩、苍术这些道地药材打包推广,就像当年"五常大米"一样,要在全国人民心里种下黑龙江药材的招牌。
站在方正县的山坡上往下看,层层叠叠的板蓝根田像绿色波浪,60岁的张大爷边除草边哼小调:"过去种玉米累断腰,如今侍弄药材像绣花,这黑土地啊,到底还是懂行的人能发财。"眼下全省正在建10个万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区,要是您家有闲地,不妨多种几垄药材试试?说不定哪天您家后院的蒲公英,就能换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