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那些中药材价格飙升?背后原因揭秘!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前阵子去中药房抓药,收银台前的老中医突然叹了口气:"现在想开个平价药方都难啊!"他随手指着柜台里的三七、当归说:"就这俩,去年这时候才卖三四十块一斤,现在翻着跟头涨。"这话让我想起2017年那波中药材疯涨潮,当时朋友圈里倒卖药材的比卖口罩的还多,到底发生了什么?

三七上演"疯狂的石头" 要说2017年的涨价王,非三七莫属,这种云南特产的止血良药,价格从每公斤120元直接冲上300元大关,在文山州做药材生意的老李告诉我,那年春天连续暴雨把田埂都泡塌了,七成农户的三七地遭灾,更绝的是,有浙江游资组团来收,直接包下整片晾晒场,像收古董似的挨家挨户扫货。

当归成了"贵族药材" 甘肃岷县的当归种植户老张至今记得,那年霜冻来得特别早,本该红彤彤的当归根变成黑褐色,减产四成,市场上突然冒出来好多操着外地口音的"药商",开着奔驰宝马往山区钻,有人甚至带着测糖仪满山跑,含糖量高点的当归当场加价收购。

党参炒出"黄金价" 在山西潞城,党参价格三个月翻倍的秘密藏在冷库里,当地药贩老王透露,有人把陈年库存全吃进去了,囤着不卖等世博会,最夸张的是,某药企本来要订50吨的单子,被中间商拆成5吨、10吨的小单,硬是把价格抬上去了。

黄连苦不过药商心 重庆石柱的黄连涨价更魔幻,往年药贩子都是骑着摩托进山收,217年突然开来十几辆冷链车,原来有资本盯上了"五年生"的特性,掐着采收周期搞垄断,更离谱的是,有人在产地建起加工厂,把次品加工成优质饮片,价格直接翻三倍。

川贝母挖出"黄金坑" 四川阿坝州的藏民万万没想到,祖辈挖来换盐巴的川贝母成了硬通货,那年松茸季刚过,大批外地人带着金属探测器进山,把草坡翻得底朝天,最贵的松贝从每公斤8000涨到2万,连带着虫草价格也跟着坐火箭。

这波疯涨背后藏着三条暗线:先是极端天气搞垮主产区,云南干旱、甘肃冰雹轮番上阵;再是游资像嗅到血腥的鲨鱼,哪边减产就往哪钻;最后是药企玩起"饥饿营销",故意放出原料紧缺的消息,最惨的是煎药的老百姓,原本20块钱一副的感冒方子,硬生生涨到50多。

不过聪明人早就看出门道,河北安国的药材经纪人老周,早在2016年底就囤了200吨板蓝根,等到2017年流感季,平时当白菜卖的板蓝根成了抢手货,还有人专门盯着药市电子盘,看到酸枣仁期货异动,立马去产地包下整片山头。

如今回头看,2017年的疯狂像是中药材市场的成人礼,国家后来出台了储备库制度,各大药企也开始建溯源系统,只是不知道那些当年囤货发财的药商,看着现在平稳的药价,会不会怀念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