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必备!这几种祛风驱寒中药帮你暖透全身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7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一凉,街上总能看到缩着脖子搓手的人,老张就是典型例子,前天骑电动车送外卖没戴护膝,现在膝盖冰凉酸疼得直跺脚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留下对付这种"寒气入骨"的妙招,几味常见的祛风驱寒中药,用对了能让人从里到外暖起来。

第一味:厨房里的祛寒高手——生姜 要说最接地气的祛寒药,生姜当排首位,这东西家家灶头都有,但多数人只会煮红糖姜水,其实古人用姜大有门道:淋雨受凉后,切三片带皮生姜嚼碎吞下,辣得冒汗时寒气就散了大半;风寒感冒初起,用姜片擦大椎穴(脖子后凸起的骨头),皮肤发红发热就能缓解僵硬,更妙的是,把生姜捣烂兑白酒,睡前搓脚心,第二天起床脚底像踩着云朵般暖和。

第二味:关节救星——桂枝 菜市场卖调料的摊位上常摆着桂枝枝,这可是办公室白领的隐藏福利,每天抓一小把煮水,蒸汽熏眼睛能缓解盯电脑的酸胀,趁热喝两口,手指头尖都不带发麻的,要是肩周炎发作,拿桂枝枝条燎烤后热敷痛处,那股带着肉桂香的热气钻透肌肉,比膏药管用多了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当心,喝多了可能半夜口渴醒。

第三味:山里的风湿克星——羌活 跑长途的司机师傅都知道,羌活泡酒擦腰腿特别给力,这味药看着像晒干的竹节,闻着有股草本清香,老寒腿患者可以用它煮水泡脚,水面浮层细密泡沫,泡完脚底像装了暖气片,但初次使用要谨慎,有人喝完羌活汤会心跳加快,就像喝了二两烧酒似的面颊酡红。

第四味:产妇之友——艾叶 坐月子的老娘总要念叨艾叶煮水擦身,这满身绒毛的苦艾确实神奇,新鲜艾叶捣汁兑温水洗头,头发三天不带一丝凉意;陈年艾绒做成肚兜给小孩捂肚子,再大的风也吹不进去,现在药店还有艾叶精油,抹在后腰命门穴,热感能持续整个冬天。

第五味:猛药中的温补王——附子 附子可是中药界的"暖宝宝",但得像伺候祖宗一样熬制,有经验的老中医会开附子理中汤,专治那种喝口冷水都打哆嗦的阳虚体质,自己在家千万别乱煮,这黑褐色的根块含有乌头碱,处理不当会嘴麻舌燥,倒是附子粉调进狗皮膏里贴关节,对类风湿患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。

这些祛风驱寒的宝贝虽然好,但使用讲究不少,好比生姜上午吃如人参,晚上吃赛砒霜;艾叶泡脚水温绝不能烫过42度,否则反而引火上行,最保险的办法是找中医师搭脉辨证,毕竟有人受寒是肾阳虚,有人是肺气不足,对症下药才能既不伤身又除病根。

平时预防更重要,教大家个土方法:每年三伏天用花椒+粗盐炒热装布袋,轮流敷关节部位,这叫"冬病夏治",到了数九寒天,别人穿秋裤你穿丝袜都不觉得冷,记住这些祖辈传下来的窍门,可比天天抱着暖宝宝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