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厨房小当家们,今天咱们来唠点有意思的——你家灶台边的瓶瓶罐罐里,可藏着一座迷你中药铺!从八角茴香到草果丁香,这些天天见面的调料,个个都是带着香气的"药疙瘩",不信?且听我细细道来。
【第一回:厨房里的药香江湖】 您可知厨房那罐花椒,在中药铺可是"蜀椒"的雅称?这小红袍不光能麻得舌尖跳舞,更是温中散寒的高手,记得去年邻居王婶体寒腹痛,就是用花椒水泡脚半月调好的,不过您可别学我当初傻乎乎煮花椒茶,那滋味...啧啧,比苦瓜汁还苦!
再说说炖肉必放的八角,正经名字叫"八角茴香",这八个角的小家伙最会伪装,外表看着像糖果,实则是行气止痛的猛将,上次我痛经疼得打滚,老妈偷偷往红糖水里加掰碎的八角,喝下半小时竟神奇缓解,不过千万记住,孕妇碰不得这味!
【第二回:灶王爷的百宝囊】 灶台角落的桂皮筒,其实是"肉桂"的亲戚,这卷卷如筒的树皮,泡水喝能治手脚冰凉,炖牛肉时丢两片,肉香能飘三条街,有次我感冒鼻塞,老中医爷爷教我用桂皮煮水熏蒸,热气裹着肉桂香钻进鼻腔,当晚就通了!
那个黑乎乎的小可爱叫丁香,别瞧它个头小,却是"胃寒克星",小时候晕车恶心,奶奶总让我含颗丁香在舌底,那股子辛辣直冲天灵盖,比晕车药还管用,不过这玩意儿不能多吃,上次偷吃多了闹得半夜失眠,才知过犹不及的道理。
【第三回:五味杂陈皆有道】 厨房常客生姜堪称"平民人参",晨起嚼片醋泡姜,整个人都跟着发热,去年流感肆虐,我每天用姜片擦鼻孔,居然奇迹般躲过病毒袭击,不过生姜脾气暴躁,晚上吃多了容易上火,这点可要记牢。
再说说炖汤必备的砂仁,这带点樟脑味的小家伙最懂"理气安胎",隔壁张姐怀孕吐得昏天黑地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砂仁,说是既能止吐又不伤胎,不过这味药孕妇得慎用,得听大夫的吩咐才行。
【第四回:藏在调料盒里的养生经】 您家常备的陈皮,可是晒干橘子皮变的身,这黄澄澄的宝贝泡水喝,专治痰多咳嗽,记得去年雾霾天嗓子痒,连喝三天陈皮梨汤,喉咙清爽得像换了新肺,不过新鲜橘子皮可不能直接用,得通风晾够三个月才行。
那个红棕色的草果,在中药界叫"草果仁",这带点胡椒味的种子团,炖羊肉时放两颗,腥膻味全无,前阵子雨天关节痛,老中医让我用草果煮水熏洗,热气腾腾里竟觉着疼痛减轻许多。
【第五回:油盐酱醋里的大学问】 炒菜必用的料酒,其实是药酒的远房亲戚,这黄酒底子的液体最会"引药上行",煎中药时加一勺,药效发挥得更彻底,不过纯饮可不行,上次偷喝半杯,脸红得像关公,醉意持续到第二天!
最后说说万能的香油,这在中药里唤作"芝麻油",小时候烫伤起泡,奶奶总用香油捈伤口,凉丝丝的镇痛效果堪比药膏,不过香油虽好不宜多食,不然满桌子菜都盖不住那股子香,反倒没了胃口。
各位看官,现在您再看自家调料架,是不是像极了个微型中药局?下次炒菜时不妨想想,这些瓶瓶罐罐里装的不只是滋味,更是千百年流传的养生智慧,不过咱可别乱吃药,日常饮食讲究个"适度",毕竟调料是生活的点缀,中药是身体的守护,两者搭配得好,日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