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刚冒头,我就被晒得头晕脑胀,那天在菜市场碰见邻居王奶奶,她神秘兮兮塞给我个小布包:"这可是祖传的避暑法宝,比冰镇饮料管用多了!"打开一看,里面装着几块深褐色的根茎,凑近闻还有股淡淡的草药香,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小东西,竟让我安稳度过了整个酷暑。
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暑热自有一套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"清凉高手",它们可都是药食同源的天然空调呢。
【第一位:薄荷——随身携带的清凉喷雾】 上次去中医馆抓药,大夫特意嘱咐我留几片薄荷叶,这绿油油的小叶子看着普通,却是提神醒脑的神器,记得去年军训站军姿,我含了片薄荷在舌尖,瞬间就像开了台小风扇,现在我家冰箱常备薄荷水,抓一把煮开晾凉,加点蜂蜜就是天然凉茶,最近发现个新用法——装纱布袋里放枕头边,晚上热得睡不着时闻一闻,整个人都清爽了。
【第二位:金银花——会开花的降火战士】 要说最懂生活的还得是广东人,他们喝早茶必点的金银花露,其实就是把金银花熬煮浓缩的精华,上周跟着闺蜜去采风,看她随手摘几朵金灿灿的小花泡茶,才知这看似柔弱的花蕾竟是清热高手,现在我家保温杯里总飘着几朵金银花,既能看花开云卷,又能解暑气,不过要提醒大家,脾胃虚寒的朋友别贪杯,加点红枣枸杞中和就好。
【第三位:荷叶——藏在水里的天然遮阳伞】 西湖边的荷花还没开全,就有大爷大妈划船采荷叶,问了才知道,这圆圆的叶片可是祛湿利器,我妈就爱用鲜荷叶煲粥,碧绿的汤汁看着就清凉,今年我也学了个懒人法——晒干的荷叶剪成小方块,装罐子里随身带着,渴了就扔一块泡水,比奶茶店的新品健康多了。
【第四位:菊花——电脑族的护眼清凉贴】 天天对着电脑屏幕,眼睛发涩脑袋发沉?这时候该请出菊花姑娘了,可不是只有杭白菊才行,野菊花、贡菊各有妙处,我办公桌抽屉常备两个玻璃罐,一罐装胎菊泡水,另一罐装炒过的菊花做枕芯,有次加班到深夜,同事看我眼皮打架,递来一杯冒着热气的菊花茶,入口甘苦后回甘,确实比咖啡更提神。
【第五位:麦冬——润肺降燥的地下精灵】 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仙草,其实是种细长的根须,第一次见识它的威力是在川菜馆,老板端来自制酸梅汤,说是加了麦冬,浅尝一口,居然没有想象中的甜腻,反而有股悠长的回甘,现在我也会在家炖银耳羹时丢几粒,煮出来的胶质特别滋润,不过要注意,麦冬虽好可不能贪多,每天十颗刚刚好。
说了这么多,可能有朋友要问:这些中药怎么搭配才好?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抓把杂粮煮"防暑杂粮粥",薏仁利湿,赤小豆消水肿,再加点芡实健脾,配上两三味中药材,用电饭锅预约早上煮好,晾凉当早餐特别舒服,要是嫌麻烦,直接拿这些药材装布袋泡澡,比超市买的清凉浴盐划算多了。
最后提醒一句,这些天然防暑药虽好,但真要中暑还得及时就医,记住老话"心静自然凉",配合适当午休和清淡饮食,才能安然度夏,毕竟咱们的目标是和暑热和平共处,不是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