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换季降温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简直要把天花板掀翻,看着同事猛灌止咳糖浆却越咳越凶,我突然想起中医爷爷常说的"是药三分毒",其实老祖宗留下的止咳良方里,藏着不少温和有效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中药界的"止咳高手",关键时候真能救急!
川贝母:燥咳克星的温柔一刀 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把自己咳成了"烧膛火炉",半夜抱着垃圾桶狂咳的场景现在想想都尴尬,当时中医诊所的老大夫给我开了川贝粉,让我冲着蜂蜜水喝,没想到三天就把喉咙里那团火给浇灭了。
川贝母最拿手的就是对付干咳少痰、嗓子痒得像被猫抓的情况,特别是那种咳得胸口震痛,晚上根本睡不着的燥咳,用3-5克川贝粉兑温水,加一勺蜂蜜,比吃糖果还见效,不过要注意,川贝分川贝母、平贝母好几种,买的时候认准"松贝"品质最好,表面带着"观音环"纹路的才是上品。
陈皮:厨房里的化痰大将军 我妈总把晒干的橘子皮存玻璃罐里,每次我感冒咳嗽就抓一把煮水,刚开始觉得土腥味重,后来加块冰糖居然喝出了果茶的感觉,原来这不起眼的橘子皮晒够年份就是道地药材陈皮,专门对付痰多黏稠的湿咳。
新会陈皮算是业界标杆,表面油室透亮,掰开有浓郁柑橘香,如果是受寒引起的白痰咳嗽,用陈皮配生姜煮水,喝完整个人从脚底板开始发热,要是黄痰上火,就搭着菊花金银花,立马变身清热小能手,记得煮之前要用盐搓洗表皮,切除白色筋络,不然容易刺激肠胃。
罗汉果:烟嗓救星的甜蜜暴击 隔壁王哥是个老烟枪,整天咳得像个破风箱,上次看他捧着个大胖果子当茶泡,凑近一闻香甜扑鼻,这就是桂林特产的罗汉果,专治咽喉肿痛引发的咳嗽,整个果子掰碎泡水,甜味堪比冰糖却不腻喉,特别适合教师、主播这些靠嗓子吃饭的人群。
不过罗汉果性凉,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有个简单判断法:如果手脚冰凉还容易拉肚子,喝这个可能会更伤阳气,这时候不如改用炙甘草,温补脾胃还能镇咳。
桔梗+紫菀:黄金搭档治久咳 前阵子闺蜜阳康后遗留咳嗽,断断续续一个月不见好,我陪她去中医院抓药,老医生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对CP,桔梗像扫帚一样清理呼吸道,紫菀负责把残痰浊液排出去,两者搭配着煎汤,早晚各服一次,果然把顽固的"后遗症咳嗽"连根拔起。
这里有个偷懒方法:药店买现成的桔梗紫菀饮片,每天10克用保温杯焖泡,特别提醒千万别铁锅煎药,砂锅或陶瓷壶才能保住药性。
杏仁:藏在零食里的止咳密码 超市卖的杏仁露可不是浪得虚名,中药用的苦杏仁含有苦杏仁苷,能抑制呼吸中枢神经,达到镇咳效果,不过生杏仁有毒,必须经过280℃高温炒制才能破坏氰化物,建议大家直接买药房的燀苦杏仁,每天6-9克打粉冲服,止咳的同时还能润肠通便。
鱼腥草:肺炎咳嗽的终极杀手 可别被这名字吓到,虽然气味独特,但对付黄脓痰、胸痛这种重症咳嗽,鱼腥草简直就是抗生素的天然替代品,新鲜鱼腥草洗净捣汁,兑蜂蜜水喝,半小时就能感觉呼吸道通畅许多,不过这味药偏寒,胃寒的人最好搭配生姜煮水,否则容易拉肚子。
百合+款冬花:夜咳星人的安睡神器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就咳成"夜啼郎",奶奶总会炖百合款冬花汤,鲜百合清心润肺,款冬花专治遇寒加重的喘咳,两者各取15克炖银耳羹,睡前温服,第二天醒来喉咙就像做了SPA,注意百合一定要选兰州甜百合,有些药用百合口感发苦。
【重要提醒】 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以上方案仅供参考:
- 风寒咳嗽(痰白稀):选紫苏叶+生姜
- 风热咳嗽(痰黄稠):用桑叶+薄荷
- 体虚久咳:黄芪+党参炖鸡
- 儿童咳嗽:枇杷叶+白萝卜煮水
最后说个血泪教训:千万别把中药当仙丹!去年我作死把川贝粉当零食吃,结果腹泻三天瘦了八斤,任何药材都要按推荐剂量使用,孕妇、慢性病患者务必咨询医师,下次再咳嗽,不妨试试这些祖传秘方,说不定比你囤的进口药片更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