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邻居王婶念叨"车船子",说这味中药救了她老伴的急,开始我以为听错名字,毕竟干了十几年中药材批发,还真没听过"车船子"这味药,直到看见她家药罐里飘着的褐色小籽,才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是老辈人常说的"车前子",只是把"前"字错叫成"船"了。
这倒让我想起二十年前跟着师傅采药的日子,那年雨水特别多,山间小路泥泞得能黏掉鞋底,师傅总让我背着竹篓走前面,说他腿脚不利索,有次在溪边歇脚,他突然指着石缝里成片的野草说:"瞧见没?这就是药典里写的车前草,籽儿就是你们年轻人爱说的'利尿剂'。"
要说这车前子可真是个接地气的宝贝,清明前后去郊外,总能在田埂上看见一丛丛油亮亮的叶子,像极了放大版的竹叶,有经验的主妇都会揪几棵回家焯水凉拌,说是"春天的排毒草",其实那些被当野菜吃掉的,正是车前草嫩茎叶,而真正入药的是成熟后结的黑褐色种子。
老中医常讲"千寒易去,一湿难除",这车前子就是祛湿界的隐形高手,我见过最夸张的是用它治水肿,有个货车司机长期憋尿得了肾炎,小腿肿得发亮,老大夫开的方子里重用车前子,配合茯苓、薏苡仁,不到半个月腿肚子就现出褶子,不过这味药性寒,虚寒体质的人得像炒山楂那样用铁锅焙干,否则喝下去跟灌冰水似的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养生茶,却不知道古人早有"神仙茶"配方,把炒过的车前子捣碎,掺上决明子、菊花,开水一冲,对付电脑族的眼睛干涩比眼药水还管用,去年我闺女备考天天熬夜,眼眶红得跟兔子似的,我偷偷在她保温杯里撒了勺车前子粉,第二天她就嚷嚷"妈你给我喝的是风油精吗?"
别看这小黑籽不起眼,里头藏着大学问,显微镜下看,它表面布满细小纹理,就像天然的吸水海绵,现代研究说它含的桃叶珊瑚苷能灭肝火,车前烯酸糖酯专门冲刷泌尿系统,不过咱们老百姓不用记这些洋名字,记住它能通淋、明目、祛痰湿就行。
市面上车前子价格倒是亲民,药房里十块钱能买一大包,但要注意鉴别:正宗的应该是饱满的椭球状,捏起来硬实不发软,有些不良商家会把炒过的青葙子掺里面,那种扁圆形的千万要挑出来,最好买带壳的自己碾碎,现用现加工最保险。
前几天社区组织义诊,好几个大妈围着我问:"电视上说的车前草降血压,我们采来的野草能泡水喝吗?"吓得我赶紧摆手,野生车前草多长在马路边上,重金属超标不说,农药残留也够呛,真想调理身体,还是去正规药店买炮制过的药材,别为省小钱吃大亏。
说到底,这味被误会名字叫"车船子"的中药,就像邻家阿伯一样朴实无华,它能在急诊科救急性尿闭,也能在厨房变身养生茶饮;既能入汤药祛病,又可做野菜尝鲜,但再温顺的良药也有脾气,就像老话说的"是药三分毒"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可能伤身,下次见着路边成片的野草,可别急着薅回家,先想想它到底是车前草,还是别的什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