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七中药饮片销量暴涨背后,这届年轻人开始朋克养生了?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妈,你买的三七粉该不会是智商税吧?" 刚下班回家的小王看着茶几上的中药罐子满脸狐疑,她妈妈却神秘一笑:"傻孩子,现在都市丽人都在偷偷喝这个,活血养颜还能抗疲劳!"

这场景正在全国千万家庭上演,原本只在中老年群体流转的三七中药饮片,突然成了年轻人的新宠,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223年三七饮片销量同比激增180%,90后买家占比突破45%,这个沉寂多年的中药材赛道,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。

从药房角落到网红单品:三七的逆袭之路

在杭州河坊街的百年药铺里,老药师老李见证了三七的地位变迁。"以前都是些老主顾来配药,现在天天有小姑娘来问'哪个牌子的三七粉适合敷面膜'。"他指着柜台下空了一半的货箱苦笑,"上个月刚进的200公斤饮片,半个月就卖光了。"

这种变化并非偶然,当"保温杯里泡枸杞"成为过去式,新一代消费者开始追求更硬核的养生方式,某红书上#三七万能搭配法#的话题浏览量突破2亿,有人分享用三七粉掺酸奶做早餐,有人把三七片泡进星巴克美式,还有美妆博主揭秘"三七面膜七天焕肤"的秘诀。

资本敏锐地嗅到了商机,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2023年新增三七相关企业超1200家,其中70%主打"轻养生"概念,老牌药企同仁堂推出的"元气三七拿铁"月销过万,新锐品牌"草本青年"靠着星座包装的便携装抢占Z世代市场。

疯狂增长背后的推手们

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火,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

健康焦虑升级:996工作制下的职场人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,一位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在日记中写道:"体检报告上'动脉粥样硬化'几个字,让我连夜下单了三七胶囊。"丁香医生发布的《2023国民健康洞察》显示,35岁以下群体中,68%存在心血管隐忧。

国潮文化觉醒:当汉服热遇上中医复兴,三七成了新晋文化符号,成都文殊院附近的"禅茶一味"茶馆推出"三七普洱"养生套餐,穿着马面裙的姑娘们边品茶边聊《本草纲目》,这种混搭场景正在全国蔓延。

直播带货催化:某晚八点的"滋补专场"直播间里,主播正演示"三七炖鸡"的正确姿势:"姐妹们看好了,这样炖出来的汤既能补气血又不上火!"屏幕上的实时销量不断跳动,三分钟内500份三七礼盒被抢光,抖音电商数据揭示,深夜11点-凌晨1点竟是三七产品销售高峰。

狂欢之下暗流涌动

然而快速膨胀的市场也暴露出隐忧,在拼多多搜索"三七粉",价格从9.9元到999元不等,某月销3万+的店铺评论区出现"喝了拉肚子""怀疑掺面粉"等差评,中国中药协会抽检发现,市售三七饮片合格率仅为63%,部分产品农残超标达12倍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度营销带来的反噬,24岁的设计师小林坦言:"本来想买来调理月经,结果被各种'百搭神效'宣传搞懵了,现在家里囤的三七产品都不知道该咋吃。"某三甲医院中医科主任指出:"三七虽好但非万能,气虚体寒者长期服用可能伤身。"

破局之路: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

面对乱象,行业正在寻求突围,云南文山作为三七主产区,当地政府联合龙头企业建立溯源系统,每袋饮片都能查到种植经纬度和加工时间,老字号片仔癀推出"AI体质检测+定制方案"服务,用科技手段杜绝盲目进补。

资本市场也在悄然布局,2023年7月,国内首个三七产业指数在昆明发布,涵盖种植、加工、康养全产业链,某风投机构负责人透露:"我们更看好下游的大健康产品,比如三七口腔喷雾、护眼贴这些细分赛道。"

当笔者走访上海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时,发现一个有趣现象:传统商户的柜台前冷清许多,但快递发货区堆满印着"三七"字样的包裹,这或许就是时代变迁的缩影——古老药材正在新时代找到生存法则,只是这次穿上了网红外衣。

夜幕降临,钱塘江畔的写字楼依然灯火通明,小王打开手机下单了某品牌的"三七熬夜急救包",配文写道:"生活虐我千百遍,我待生活如初恋。"这代年轻人的养生哲学,终究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