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熬夜追剧,早上照镜子发现脸色暗黄得像生锈的铜镜,粉底都盖不住黑眼圈,翻遍梳妆台突然想起外婆给的中药香囊,里面有几颗泛着珠光的圆粒——这不就是老辈人常说的养颜圣品吗?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对"珠联璧合"的中药兄弟:珍珠和珍珠母,到底藏着多少抗衰美颜的玄机。
【古人的养颜保险柜】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《慈禧胭脂账》里,有个有趣的发现:这位讲究极致的太后娘娘,每年三月三都要派人去洞庭湖采收新鲜珍珠,宫女们会把珍珠捣碎混进玫瑰膏里当面膜,而那些被敲碎的蚌壳(也就是珍珠母)则用来煮沐浴汤,原来早在没有玻尿酸的年代,聪明的女人就懂得"物尽其用"的美容哲学。
【药匣子里的双生子】 别看珍珠母是贝壳灰,它可是孕育珍珠的温床,老药工教我辨认时说:"珍珠像月亮的眼泪,凉润安神;珍珠母像月光洒在湖面,清肝明目。"前者擅长滋阴养颜,后者主攻平肝潜阳,一个补一个泄,倒像是中药界的阴阳太极。
我曾在同仁堂见过个有趣现象:买珍珠粉的多是二三十岁姑娘,拿珍珠母煎剂的倒是不少中年男士,掌柜笑着说这叫"男女有别"——女士要美白抗皱,男士需降火护肝,不过可别搞混了,虽然都叫"珍珠",但把珍珠母当珍珠粉吃,效果就像拿蚌壳当钻戒戴,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【实验室里的千年智慧】 现代研究倒是给古人点了赞,珍珠富含的角质蛋白,经过水解能变成小分子肽,这不就是天然胶原蛋白么?而珍珠母里的碳酸钙和微量元素,恰好能调节皮脂分泌,某次皮肤科讲座上,医生举了个案例:位痤疮患者坚持用珍珠母煎水洗脸,三个月后出油量减少47%,这就像祖传秘方需要科学验证,虽不能保证人人见效,但确实给了新思路。
【厨房里的养颜实验】 我试过把珍珠母磨粉掺在面膜里,那种细微的颗粒感有点像高级火山泥,有次不小心把珍珠粉加进燕窝粥,居然意外发现比糖水更清润,现在的中药茶饮店流行"珍珠三宝饮":珍珠母打底,配玉竹、菊花,再加几颗完整珍珠作点缀,喝起来有淡淡海盐味,据说常坐电脑前的白领当下午茶最合适。
不过要提醒爱美的姐妹,真珍珠粉可不是越白越好,去年曝光的假珍珠事件里,那些亮得刺眼的"珍珠粉"其实是贝壳粉漂白的,老师傅教的鉴别法很简单:纯珍珠粉在阳光下有彩虹光泽,揉在皮肤上会融化,而贝壳粉就像沙子硌手。
【藏在古书里的使用说明书】 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珍珠要"新取未经钻缀者",就像水果要吃新鲜的道理,现在药店卖的多是水飞珍珠粉,倒是珍珠母常常整块入药,有次见中医师治疗小儿惊厥,用的竟是煅烧过的珍珠母,说是能镇惊安神,看来这俩宝贝就像多面瑞士军刀,不同用法对应不同症状。
最近迷上用珍珠母做足浴包,泡脚时看着水中泛着虹彩的光斑,莫名觉得连疲惫都被吸走了,有天突然发现指甲上的月牙变多了,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但看着梳妆台上那些瓶瓶罐罐,突然觉得老祖宗留下的养颜智慧,可比网红产品靠谱多了,毕竟大海孕育的珍宝,总带着某种神秘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