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寒咳嗽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5个经典药方,止咳效果杠杠的!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不少朋友中招感冒,尤其是一受凉就咳嗽不停,嗓子发痒、鼻涕哗啦啦,晚上睡觉都被咳醒……这种典型的风寒咳嗽,其实用中药调理特别管用!今天咱们不聊西药,专门盘点老中医常用的5个经典方子,材料好找、做法简单,关键还不用扛着抗生素副作用。


先搞清楚:什么是风寒咳嗽?

很多人一咳嗽就瞎吃药,结果越吃越糟。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完全不一样!

  • 典型症状:怕冷明显(穿厚衣服还是哆嗦)、流清鼻涕(不是黄脓鼻涕)、咳白色稀痰(不是黄黏痰)、喉咙痒但不疼、舌头颜色淡红。
  • 简单自测:喝热水能缓解,吹风受凉后咳嗽加重,大概率就是风寒咳嗽。

如果搞错了吃成凉性药(比如蒲地蓝、川贝枇杷膏),反而雪上加霜!下面这几个方子专治风寒,对症才有效。


风寒咳嗽必存的5个中药方

三拗汤:懒人急救方

组成:麻黄10克、杏仁10克、甘草6克(这是成人量,小孩减半)
做法:药材冲洗后加水浸泡30分钟,大火煮开转小火煎20分钟,倒出汤汁趁热喝,一天1-2次。
作用:麻黄就像“肺部吸尘器”,快速带走寒气;杏仁润肺止咳;甘草调和药性。
适合谁:刚受凉就咳嗽、鼻塞,还没发烧的人。
注意:高血压患者慎用麻黄,煎药时盖子别盖太严,麻黄挥发成分容易流失。


止嗽散:百年经典温和方

组成:桔梗10克、荆芥10克、紫菀10克、百部10克、白前10克、甘草6克、陈皮6克
做法:所有药材混合碾碎,分成5份,每次取1份用纱布包好,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作用:专门对付“嗓子痒就想咳”的情况,桔梗和荆芥把寒气从喉咙赶出来,紫菀、百部润肺止咳不留痰。
适合谁:咳嗽快好了但喉咙总痒,半夜咳几声那种。
小技巧:药店直接买止嗽散成品颗粒,更方便!


杏苏饮:怕冷+咳白痰专用

组成:杏仁9克、紫苏叶9克、前胡9克、桔梗6克、生姜3片、大枣2颗
做法:生姜切丝,大枣去核,和其他药材一起煎煮15分钟,滤渣喝汤。
作用:紫苏叶驱寒发汗,生姜暖胃散寒,杏仁和前胡联手止咳化痰。
适合谁:风吹后狂打喷嚏、手脚冰凉、咳白泡沫痰的人。
贴心提醒:紫苏叶可以用新鲜的,去药店抓的话记得告诉店员要干的,否则容易发霉。


小青龙汤:寒痰重武器

组成:麻黄9克、桂枝9克、干姜6克、细辛3克、五味子6克、白芍9克、半夏9克、甘草6克
做法:细辛和半夏先泡30分钟,再和其他药材同煎20分钟,早晚各服一次。
作用:针对“咳痰稀薄量多,躺下咳嗽加重”的情况,细辛和干姜温肺化饮,半夏燥湿化痰,麻黄桂枝发汗解表。
适合谁:老年人或体质虚寒者,遇冷咳嗽缠绵不绝。
警告:细辛有小毒,必须严格按剂量用,孕妇禁用!


麻黄汤:风寒重症速效方

组成:麻黄12克、桂枝8克、杏仁10克、甘草6克
做法:麻黄单独先煎10分钟,再下其他药材同煎15分钟,趁热喝下后捂被子发汗。
作用:高配版三拗汤,退烧+止咳双效,适合风寒咳嗽合并低烧(体温≤38.5℃)。
适合谁:年轻体壮者,受凉后浑身酸痛、怕冷明显、咳声重浊。
注意:发汗只需微微出汗,大汗淋漓反而伤正气,喝完最好换干衣服避免着凉。


中成药备选方案(懒得煎药的首选)

  1. 通宣理肺丸:风寒咳嗽经典中成药,含紫苏叶、前胡等,舌苔白腻时用。
  2. 小柴胡颗粒:冷热交替咳嗽(半寒半热),搭配生姜水送服。
  3. 午时茶颗粒:风寒感冒初期,咳嗽带肠胃不适(恶心、腹胀)。

风寒咳嗽的生活调理秘诀

  1. 热敷后背:用吹风机热风(距离20cm)吹大椎穴、肺俞穴,每晚5分钟,散寒超快。
  2. 艾叶泡脚:艾叶30克煮水泡脚,水温42℃左右,泡到微微出汗,寒气从脚底排出。
  3. 忌口清单:牛奶、酸奶、水果(尤其梨)、冷饮,这些生冷食物会让肺寒加重!
  4. 食疗助攻:生姜红糖葱白水(生姜5片+葱白3根+红糖,煮5分钟),喝完盖被发汗。

划重点!避坑指南

  • 黄痰/咽痛=风热:如果痰变黄、喉咙肿痛,立刻停用上述方子,换成金银花、连翘类凉药。
  • 久咳超过1周:可能是外寒内热或支气管炎,赶紧去医院别硬扛。
  • 特殊人群:孕妇、哺乳期、12岁以下儿童,先咨询中医师再用药!

写在最后:风寒咳嗽本质是身体在求救,中药调理讲究“因势利导”,把寒气赶出去比强行镇咳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