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盛产哪些道地中药?这十大珍宝你知道几个?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说起贵州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天无三日晴"的天气,或是酸汤鱼的美味,但你知道吗?这片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里,还藏着无数能让中医眼前一亮的"宝贝",今天咱们就唠唠贵州那些闻名全国的道地药材,看看这些藏在深山里的"中药宝藏"到底有啥讲究。

天麻:山间长出的"补脑丸" 在贵州大方县的深山里,有经验的药农都知道,野生天麻专挑橡树根旁生长,这种顶着"鹦鹉嘴"、穿着"红马甲"的块茎,可是治疗头晕头痛的高手,当地老中医常说:"天麻炖鸡,胜过人参",特别是对现代人的偏头痛、高血压有奇效,现在贵州人工种植的天麻已经形成产业,但懂行的还是会挑乌天麻,这种表皮发黑的品种药效最醇厚。

铁皮石斛:悬崖上的"软黄金" 走在赤水的丹霞地貌区,抬头常能看到岩缝里开着米粒小花的石斛,这种被称为"植物黄金"的药材,在贵州已经有200多年种植历史,苗族姑娘出嫁前要用石斛花泡茶喝,说是能养出好气色,现在贵州人把石斛玩出了新花样,不光鲜条入药,还开发出石斛花茶、石斛酒,连化妆品里都添上了这种"滋阴圣品"。

杜仲:掰不断的"植物钢筋" 在贵州凤冈的杜仲林场,游客最喜欢玩的就是"折杜仲"——新鲜的杜仲枝怎么掰都不会断,晒干后却脆得像薯片,这种神奇的树木浑身是宝,树皮入药能补肝肾,叶子泡茶降三高,当地人开玩笑说,杜仲树就是大自然给贵州人的"医保卡",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几棵。

金银花:清热解毒的"凉茶将军" 黔西南的布依族寨子有个传统,每到端午就要采收金银花,这里的金银花个头大、香气足,泡出来的凉茶碧绿透亮,更特别的是,贵州人会把金银花跟薄荷、甘草搭配,做成"三宝茶",现在贵阳街头的凉茶铺,十有八九用的都是本地出产的金银花。

何首乌:乌发养颜的"不老传说" 在黔东南的雷公山脚下,流传着"七斤首乌换头牛"的老话,这里出产的何首乌个头大、断面有云纹,被视作滋补上品,苗家姑娘坐月子必吃首乌炖鸡,老人家则用首乌泡酒,不过要提醒各位,野生首乌虽好,但自行采挖有风险,还是认准GAP种植基地更靠谱。

钩藤:平肝息风的"天然降压药" 贵州罗甸的喀斯特地貌特别适合钩藤生长,当地药农凌晨摸黑采收带露水的嫩钩,这时候的生物碱含量最高,老中医开方子时,遇到高血压患者总会加上这味"双钩",配上天麻效果更佳,现在贵州还开发出了钩藤茶,喝起来有点茉莉香,却是实实在在的养生茶。

艾纳香:驱蚊提神的"百草之王" 在黔南布依族村寨,房前屋后都种着艾纳香,这种带着浓郁香气的草本,叶子能做驱蚊香囊,茎杆熬制"艾纳香精油"更是提神醒脑的好东西,当地人感冒头疼,直接扯两片叶子揉碎闻一闻,比西药管用多了,现在贵州的艾纳香制品已经卖到东南亚,成了名副其实的"黔药名片"。

太子参:儿童进补的"药食同源" 别看名字带"参",贵州施秉的太子参其实是微型块根,这种温和滋补的药材最适合给孩子煲汤,既能健脾益气又不上火,每年立秋采挖季,药商们守在地里抢鲜货,带泥的鲜参直接冷链运往全国,现在贵州还开发出太子参蜜饯,甜甜的味道小孩子特别受用。

白及:修复胃膜的"天然创可贴" 在贵州毕节的岩缝里,白及开着紫红色的花,根部像一个个小白姜,这种兰科植物可是治疗胃溃疡的好手,苗医常用它配猪肚炖汤,现在研究发现白及含有的黏液质能保护胃黏膜,贵州人把它加工成破壁饮片,服用更方便,不过要选表面光滑、质地坚硬的"羊角白及"才是上品。

雷丸:消积杀虫的"肠道清道夫" 贵州雷公山特有的雷丸,切开断面像大理石纹路,含着特殊的"雷丸素",以前小孩肚子里有蛔虫,老人就会用雷丸粉煮水喝,现在虽然寄生虫病少了,但雷丸消食化积的效果依然受追捧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种药材得严格炮制,生吃可不行。

这些生长在贵州山水间的中药材,承载着千百年的用药智慧,从苗家古歌里的草药偏方,到现代GMP车间的中成药,贵州正把山野馈赠变成造福千万家的"黔药"品牌,下次去贵州旅游,不妨带些地道药材,把这份来自乌蒙山区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