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闺蜜抱怨"脸色黄得像蔫了的菜花",我笑着从包里掏出个小罐子:"试试这个?"她扒拉出两粒暗红色胶囊,满脸狐疑,直到半个月后她素颜来上班,全办公室都围上来问秘诀——这年头谁还没点气血不足的毛病呢?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藏在药柜里的"红颜知己",它们可是老祖宗留给姑娘们的养颜法宝。
【一、藏在古方里的"胭脂水"】 要说最懂女人的中药材,当归绝对排前三,这种带着淡淡甘苦的棕红色根块,从宋代就开始被记载"令面光华",记得去年陪老妈泡药酒,她特意嘱咐要买甘肃产的岷当归,说那里的当归切片后像玛瑙似的油润,我偷偷尝过泡过的当归片,居然有股蜂蜜混合太阳晒过的草本香。
现在年轻人流行用当归煮鸡蛋,其实古人更早玩出花样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写过个方子:当归、黄芪各30克,加红糖熬膏,每天早晚挖一勺冲水喝,上个月我姨妈期肚子疼,试了这个法子,没想到三天就感觉手脚不再冰凉,不过要注意,当归虽好但不能天天吃,就像给手机充电,每周2-3次刚好。
【二、厨房里的"口服腮红"】 说到食补,我家炖汤永远少不了新疆红枣,别看它红得发亮,真正懂行的都知道要选表皮带细纹的,有次去农贸市场,老药农教我用手捏枣,皮薄肉厚的才会"噗"地爆开糖心,现在冰箱里还冻着去年晒的红枣干,每天抓三颗配枸杞泡水,喝到嘴里甜丝丝的,比奶茶健康多了。
前几天刷到个新潮吃法:用红枣枸杞炖桃胶,试做时发现个小窍门,桃胶泡发后要仔细挑出杂质,不然会影响口感,炖好的甜品冷藏后像琥珀果冻,加点蜂蜜简直绝了,不过体热的朋友要少吃,我室友吃了两大碗第二天就冒痘,吓得再也不敢贪嘴。
【三、藏在月经带里的千年秘密】 很多姑娘不知道,益母草不是只会出现在痛经贴里,去年陪表姐去中医院,老中医给她开的调理方子里就有炒益母草,这种晒干后泛着淡紫色的草药,闻起来有股特别的清香,像把春天的草地装进布袋,表姐说喝了两周,以前那种闷胀感明显减轻了。
现在市面上有益母草蜂蜜,刚入口是花蜜的甜,咽下去会泛起淡淡的草本凉意,不过要认准正规厂家,我买过次品冲出来像糖水,完全没有层次感,对了,备孕的姐妹要慎用,虽然叫益母草,但孕期使用反而可能引起不适。
【四、那些年错过的"少女心"】 要说最懂少女心思的,当属藏红花,大学时舍友收到男友送的藏红花礼盒,我们还以为收到的是化妆品,这种每克贵过黄金的红色花丝,泡水后原本透明的杯子会渐渐染成淡金色,第一次喝时心理作用觉得胸口暖暖的,后来查资料发现它确实能促进血液循环。
不过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,真正的藏红花泡水应该是淡黄色,如果变成鲜艳的红色反而可能是染色假货,我一般在经期前后停用,平时每周喝两次,搭配几颗剥碎的熟地黄,据说这样补血效果加倍,但切记量要少,每次5-8根就够了,过量可能适得其反。
【五、药房角落里的"暖宝宝"】 最后说个冷门的——艾叶,别以为它只能端午节挂门口,炒制后的艾叶泡茶,那股带着草木香的温热感,冬天喝特别舒服,我妈每年清明都会去野外采野生艾草,她说这时候的艾叶挥发油含量最高,晒干的艾叶用纱布袋装着,放在衣柜里还能驱虫。
最近迷上用艾叶泡脚,加点生姜效果更好,有次感冒鼻塞,泡完脚擦干发现鼻子居然通了,不过艾叶性温,体质偏热的朋友要谨慎,就像吃火锅不能天天吃,每周1-2次刚刚好。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外婆的樟木箱,底层总藏着些红棕色的纸包,里面是她攒了四季的"女儿茶",这些祖辈传下来的红色精灵,不需要复杂的炮制工艺,只要用点心思搭配,就能让现代女性在快节奏生活里找回属于自己的气血密码,下次经过中药房,不妨停下脚步,问问那些沉默的红粉们,它们可比你手里的保健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