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喘不上气的人越来越多,邻居王阿姨就是典型,白天咳得脸红脖子粗,晚上躺下喉咙像拉风箱,去诊所打了半个月点滴还是反复,其实这种老慢支、气管炎的问题,咱们老祖宗的药方里藏着不少好办法,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中医是怎么调理这种顽固咳嗽的,文末还会附具体药方哦!
先分清楚你是哪种"气管炎" 很多朋友一咳嗽就觉得自己是气管炎,其实中医眼里可分得好清楚,急性气管炎多是外感风寒,嗓子痒得像有蚂蚁爬,咳出的痰又清又稀;慢性的多是拖了好久伤到肺气,稍微受凉就发作,痰变得黏糊糊的还发黄,就像种庄稼,急性的是田里突然进了水,慢性的是土地已经盐碱化了。
中药治气管炎的三大优势 比起西药抗生素,中药调理讲究"润物细无声",张伯这种咳了二十年的老烟民最有发言权:"西药吃完当时见效,但总感觉治标不治本,去年喝了三个月中药,现在上三楼都不喘了。"中药的好处主要在这三点:
- 甘草、杏仁这些药材能温润止咳,不会像西药吃多了口干舌燥
- 茯苓、陈皮慢慢排出体内痰湿,相当于给呼吸道做大扫除
- 黄芪、党参补足肺气,把身体这个"防火墙"筑结实
五个经典药方对症用 ① 麻杏石甘汤(急性期救星) 记得去年流感季,小区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,这时候最适合用这个千年古方:麻黄6克打开闭塞的肺窍,杏仁9克降逆气,石膏24克清里热,甘草6克调和诸药,就像给发烧的电脑主板降温,特别适合高烧咳嗽、痰黄稠的情况,熬药时记得用砂锅小火慢煎,煮沸后撇浮沫再煮15分钟。
② 清金化痰汤(痰多黏稠必备) 黄痰卡在喉咙咽不下去?这个方子专治"糊墙痰",瓜蒌仁15克像铲子一样刮痰,浙贝母12克软化痰块,桔梗9克载药上行,有个出租车师傅反馈,开夜班总咳黄痰,喝这个方子一周,吐出来的痰从果冻状变回清鼻涕样,整个人都轻松了。
③ 补肺汤(老慢支调养圣方) 教大家个辨认肺虚的小技巧:爬两层楼梯就气喘,说话声音像蚊子叫,这种就要用黄芪30克补气,熟地15克滋阴,紫菀12克润肺,有位教书三十年的老教师,每年冬天靠这个方子续命,他说喝完全身暖乎乎的,像穿了件隐形羽绒服。
④ 射干麻黄汤(寒性哮喘特效) 遇到冷风就憋闷咳嗽的朋友注意了!射干12克利咽喉,细辛3克散寒邪,五味子9克收敛耗散的肺气,记得细辛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,曾经有位老乡自己加量喝,结果舌头麻了半辈子。
⑤ 桑菊饮(风热咳嗽首选) 春天花粉过敏咳个不停?桑叶10克疏散风热,菊花10克清利头目,薄荷6克透表解郁,这个方子最适合嗓子干痒、鼻塞流黄涕的情况,煮好后趁热熏蒸鼻孔,效果翻倍。
吃药不如会调理 光喝药还不够,日常保养才是关键,给大家整理了几个实用小窍门:
- 每天早晚用盐水漱口,杀灭口腔细菌
- 百合银耳羹当下午茶,润肺效果比喝水强十倍
- 睡前揉按天突穴、膻中穴各三分钟,疏通气道
- 雾霾天出门戴棉布口罩,回家用淡盐水洗鼻腔
特别提醒 这些方子都是老中医几十年的经验总结,但千万别照着网上的剂量乱抓药!就像炒菜放盐,有人口味轻有人重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去年有个小伙子抄了别人的方子,结果把自己补得流鼻血,建议大家先去正规中医院把脉,搞清楚自己是寒咳、热咳还是虚咳,再对症下药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养生口诀:"春捂秋冻护肺气,萝卜梨汤常备齐,晨练莫选大雾天,戒烟限酒要牢记。"要是觉得文章有用,欢迎转发给身边受咳嗽困扰的亲友,说不定你随手的一个分享,就能让人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