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开中药紫河车的神秘面纱—胎盘入药的千年真相与现代争议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7 0
A⁺AA⁻

"中医里用的胎盘到底从哪来?"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,作为在中医院蹲过半年的小编,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个被称为"紫河车"的药材背后藏着哪些门道。

古人眼中的"仙药"来历 要说胎盘入药的历史,能追溯到唐朝的《本草拾遗》,那时候的医家发现产后妇人把胎盘埋在河边,被水冲刷后形成的"紫河车"特别神奇,其实这说法细想就有bug——古代医疗条件差,产妇自己都难保命,哪有闲心埋胎盘?后来查资料才发现,原来是指小牛、小马的胎盘,因为颜色发紫才叫"紫河车",不过老百姓可不管这些,传到后来就变成了"人胎盘入药"。

现代药店里的"紫河车"真相 上个月我特意跑了趟同仁堂,指着柜台问店员:"这标着紫河车的真是人胎盘?"小姑娘支支吾吾说现在都用健康产妇的胎盘,经过严格检测,可转身我就在药典上查到,2015版《中国药典》明确把紫河车定义为"人类干燥胎盘",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存在人体胎盘入药的可能,但实际走访发现,现在正规药店卖的基本都是动物胎盘替代品。

月子会所里的"黑色产业链" 去年记者朋友暗访时拍到惊人画面:某些月子中心打着"胎盘胶囊"旗号,把产妇胎盘烘干磨粉,收费动辄上万,更离谱的是网络上还有DIY教程,教人怎么在家烤胎盘片,这些操作看着渗人,但在微商圈子里居然形成产业链,某宝上搜"紫河车"还能找到各种隐蔽交易。

三甲医院里的正规流程 别急着骂街,正规的中医药治疗其实有严格规范,在北京某三甲中医院采访时,老药师透露:现在医院用的紫河车必须来自传染病筛查合格的产妇自愿捐赠,还要经过-30℃深低温冷冻、紫外线消毒、高温灭菌三重处理,每批药材都要留样备查,比想象中严谨得多。

让人纠结的伦理困境 前阵子邻居王姐剖腹产,婆婆非要留着胎盘"补身子",结果医院直接科普:现代医学证明吃胎盘跟吃猪肉没区别,还可能感染乙肝,但现在年轻人信传统,老一辈认偏方,这种观念冲突在医院产科天天上演,更尴尬的是,有些中医诊所开紫河车方子,患者却根本搞不到正规药材。

科技催生的新替代品 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中科院团队研发出人工合成胎盘提取物,某生物公司推出植物源胎盘素护肤品,连老字号药店都在推含胎盘成分的保健品,包装上绝对不写原料来源,看来无论是传统派还是科学派,都在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。

跨国对比看文化差异 日本把胎盘叫做"胎座",多用于产后调理;韩国人相信吃胎盘能治哮喘;欧美国家倒是很少直接入药,但美容院常用羊膜素做抗衰项目,最绝的是印度,某些部落会把胎盘种在无花果树下,认为能带来好运。

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要是真想尝试紫河车,记住三个关键点:第一看有没有国药准字,第二查检验报告是否齐全,第三确认是正规渠道购买,实在接受不了人体胎盘,现在市面上有牛、羊胎盘制成的中成药,效果据说也不差,个人建议与其纠结来源,不如把钱花在问诊辨证上——毕竟再好的药不对证也是白搭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冷知识:故宫档案记载,清朝皇室确实用过紫河车治病,不过那会儿可没有病毒检测,皇子们吃了没事纯粹是运气好,时代变了,这份传承该用科学精神重新审视了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