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陪中医朋友进伏牛山采药,才发现这座"中原药库"真藏着不少宝贝,山里潮湿的岩石缝里钻出成片的连翘,溪边斜坡上柴胡举着紫色小伞,随便扒开草丛都能遇见认识的草药,老药农说这片山养活了周边几代人,今天带大家认认这些山里"神仙草"。
山野里的"清热解毒王"——连翘
伏牛山的连翘真是霸道,清明前后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,这种长在向阳山坡的灌木,果子像小口袋挂在枝头,老辈人感冒发烧就揪几颗熬水喝,我试过摘新鲜叶子揉碎敷蚊子包,凉丝丝的痒意立马消下去,现在药店卖的连翘多是山西产的,其实咱们伏牛山的野生连翘药劲更冲,泡茶喝能败火气,就是采摘时得小心倒刺扎手。
溪边坡上的"逍遥散"——柴胡
在栾川老君山脚下,溪水冲刷出的沙壤地最养柴胡,这种细高个的草本植物,根茎像老鼠尾巴似的藏在土里,去年邻居张叔挖了半斤柴胡根,配着甘草煮水,喝了半个月把顽固的偏头痛治好了,不过柴胡很挑地方,阴坡长不好的,得找那种叶片油亮带层白霜的才地道,晒干的柴胡片炖鸡汤,据说能解春困,我试了确实比咖啡管用。
崖壁上的"天然抗生素"——冬凌草
要是在伏牛山看见叶子结冰花的草,准是冬凌草,这玩意儿专长在背阴潮湿的崖壁,冬天叶子凝着冰晶还能活,熬出来的茶水碧绿清透,有次嗓子疼得说不出话,山里大哥塞给我一把晒干的冬凌草,滚水冲泡当茶喝,第二天喉咙真像被冰镇过,现在才知道它含的冬凌草甲素能消炎,比含片管用多了。
腐殖土里的"肠胃守护神"——苍术
西峡那边松树林下的黑土最养苍术,这种带着浓郁香气的草本,根茎像生姜一样辣乎乎的,去年闹肚子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苍术,说是能燥湿健脾,新鲜苍术切片泡酒擦风湿关节,我们村王奶奶擦了二十年,现在八十岁还能蹲着择菜,不过采收要趁晴天,雨天挖的苍术容易烂心。
石缝中的"百搭小人参"——黄芩
黄芩在伏牛山可算得上"交际花",石头缝里、荒地边都能见到,春天冒芽时掐嫩尖焯水凉拌,微苦带甜特别败火,晒干的黄芩片更是家家必备,小孩积食就掰小块煮粥,女人更年期烦躁用来泡茶,有次火锅吃多了嘴角起泡,抓把黄芩煮水漱口,三天就好利索了。
悬崖边的"妇科圣药"——益母草
每次经过白云山的断崖,总能看到一丛丛开着粉花的益母草,这种专治月经不调的草药,新鲜嫩叶煎鸡蛋是山里姑娘最爱的吃法,村里嫁姑娘都要备上晒干的益母草,说是备孕时煮水喝能调理身子,不过益母草性寒,体虚的人要搭配红枣桂圆才妥当。
松林下的"天然胃药"——海螵蛸
别被名字骗了,伏牛山说的海螵蛸其实是骨碎补,这种长在松树根旁的蕨类植物,根茎晒干后能治胃痛,有次喝酒喝到胃抽筋,老药农给了我块黑褐色的骨碎补,让我嚼着吃,那味道又苦又涩,但还真把胃疼给压下去了,现在想想,山里人祖传的偏方真有门道。
晨雾中的"止咳高手"——桔梗
秋天进山最能遇到桔梗,这种蓝铃花似的植物爱长在向阳坡地,新鲜根茎去皮切条腌泡菜,脆生生的开胃得很,去年咳嗽半个月不好,采了一把桔梗加冰糖炖梨,蒸锅掀开时那股清香直冲天灵盖,连喝三天痰也不卡了,不过桔梗开花后就老了,得赶在立夏前挖。
背阴处的"跌打良方"——接骨草
在老界岭的沟涧边,接骨草能长到一人高,这种草药有趣,鲜叶揉碎敷骨折处能续筋,晒干的杆子烧灰和香油调匀治烫伤,有回骑摩托摔了膝盖,山民大哥扯了把接骨草捣烂给我敷上,凉丝丝的还挺舒服,现在家里还晾着几捆,备着不时之需。
腐木丛中的"解毒先锋"——金银花
伏牛山的金银花跟别处不同,花瓣厚实香气浓,五月花开时,山里人背着竹篓挨家挨户收花蕾,去年上火嘴角烂了,摘了几朵半开的金银花,冰糖开水闷泡,连喝两天溃疡就好了,不过真正入药的要选青白色没开透的花苞,全开的只适合泡茶。
这些山里常见的草药,其实就像老邻居般亲切,不过采摘可得守规矩,留种护根才能年年有得采,下次进山别光盯着风景,弯腰认识几种"救命草"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大用场,毕竟老话说得好:"认得百草皆是药,不识百草全是草",咱们伏牛山的草木智慧,可是祖祖辈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