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班长,您这当归切片的手法比当年拆枪还利索!"中药铺里穿军装围裙的小伙子又贫嘴,李卫国边擦汗边笑骂:"再耍宝让你试药!"这话吓得三个学徒立马抱起药戥子装模作样称药材,惹得柜台前的老太太们咯咯直笑。
谁能想到这个在中山路开着"卫国中药行"的退伍老兵,去年刚捧回茅盾文学新人奖,颁奖典礼红毯上,他别着两枚褪色的军功章,西装内袋还揣着麝香保心丸——倒不是心脏不好,是防着颁奖时太激动老毛病犯,如今店里挂着获奖证书,他说这是镇店之宝,比百年老山参还金贵。
2008年李卫国结束十五年军旅生涯那会儿,整个人像被抽了魂的炮仗,在部队给战友正骨推拿的手,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,有天在菜场撞见卖黄芪的老汉,看他脸色发青直接拽去把脉:"肝郁气滞加阴虚,当兵落下的病根吧?"三碗四物汤下肚,李卫国突然觉得中药这行当比冲锋号还带劲。
头两年跟着老师傅跑山采药,他总不自觉地按军队作风行事,背篓要叠成豆腐块,草药分类贴标签,连晒马齿苋都要列队看齐,老师傅笑话他:"你当这里是新兵连呢?"可当他发现这位古板老头悄悄记下他教的穴位按摩法,两人倒成了忘年交。
真正让药铺出名的是2013年那个暴雨夜,急诊科打来电话,说有个车祸伤员失血过多急需三七,李卫国蹬着三轮车冒雨送药,半道车链断了就扛着麻袋跑,到医院时作战靴里淌出的水能养金鱼,后来家属特意来道谢,他摆手说应该的——当年战场上背战友冲火力线,不也是这股较真劲儿?
写小说纯属意外,有次给养老院送药,听王奶奶讲抗战时期采药支援游击队的故事,他随手记在药单背面,写着写着就成了十二万字,连药房抓药的间隙都在手机里敲字,出版社编辑说他笔下的当归有硝烟味,黄芩带着弹壳的锈气,倒是把军旅和中药两种元素揉出了新意思。
获奖后有人劝他趁热打铁出续集,他却钻进深山找野生石斛。"写作就像熬膏药",他在最新视频里指着咕嘟冒泡的紫铜锅,"火候不到强行揭盖,熬出来的是水是渣分得清。"现在他每周二下午直播讲《本草纲目》,军装永远熨得笔挺,只是把领章换成了装着枸杞的透明罐子。
前些天退伍老兵聚会,战友们听说他要参加中医药文化节,居然凑了份礼金给他定制药杵,现在这个沉甸甸的"武器"摆在橱窗C位,旁边玻璃罐里泡着党参,根须在酒液里舒展成迷彩图案,李卫国常跟年轻学徒叨叨:"当兵教会我保家卫国,中药让我懂得养生即养心。"说完又低头切他的川芎片,刀刃在晨光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