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到冬天,很多朋友就开始愁了——明明穿得挺厚,但手脚还是像冰块一样冷,暖宝宝、热水袋治标不治本,想要从根上调理,中药倒是个不错的选择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能让手脚回暖的中药材,以及具体怎么用才能见效。
手脚冰凉是咋回事?
中医看手脚凉可不只是"怕冷"这么简单,这通常跟阳气不足、气血不畅有关,就好比暖气管道不通,热量送不到手脚末梢,常见的情况有:
- 阳虚体质:天生火力不足,特别怕冷,经常腰膝酸软
- 气血瘀滞:工作压力大、久坐不动导致的血液循环差
- 脾胃虚寒:吃凉食就容易拉肚子,脸色发白
- 肝气郁结:压力大、情绪差引起的四肢不温
暖手脚的"四大金刚"中药
当归:补血明星选手 当归被称为"妇科圣药",但其实它对手脚冰凉特别管用,它能活血又不燥热,特别适合血虚的朋友,我记得邻居王阿姨每到冬天就手脚开裂,喝了半个月当归黄芪茶,现在都能穿露趾棉拖鞋了。
用法tip:当归切片泡水喝有点浪费,最好炖汤,建议每次用15克,搭配红枣、枸杞,每周喝2-3次。
桂枝:疏通经络的暖宝宝 这个药材名字听着普通,却是疏通经络的高手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微型暖气片,能把热气送到四肢末梢,特别是经常坐办公室的朋友,泡杯桂枝甘草茶,半小时就能感觉指尖回暖。
注意哦:桂枝性温,阴虚火旺的人要少用,怎么判断?如果经常口腔溃疡、手心发热,就要减量。
肉桂:厨房里的暖身法宝 平时炖肉用的桂皮其实就是肉桂的树皮,这个药材最妙的是既能温阳又不伤阴,特别适合长期调理,我同事把肉桂粉撒在热豆浆里,坚持一个月,连多年的痛经都好了。
推荐配伍:肉桂3克+生姜5片煮水,特别适合晨起空腹喝。
艾叶:外用内服都给力 说到艾叶大家首先想到艾灸,其实用来泡脚效果更直接,我们小区张奶奶每到秋冬就收集艾叶,晒干后每天睡前泡20分钟,现在八十岁还能自己下楼买菜。
懒人必备的中药茶饮方
不想煎药的小伙伴看这里,这几个茶方简单有效:
-
姜枣茶升级版 原料:生姜5片、红枣6颗、红糖适量、花椒10粒 做法:水煮开后转小火焖10分钟 功效:这个组合能同时驱寒补血,特别适合经期女性,记得要在上午喝,下午喝容易上火。
-
四逆汤简版 制附子6克(先煎1小时)+ 干姜9克 + 炙甘草6克 注意:附子有毒必须久煎!这个方子适合严重怕冷、穿再多都哆嗦的人,但孕妇绝对不能碰。
-
玫瑰当归茶 当归片5克 + 玫瑰花5朵 + 陈皮3克 这个搭配特别适合压力大导致的手脚凉,既能疏肝又能补血,上班族随身带着喝很方便。
药膳食疗温暖过冬
光喝茶还不够,这几个药膳方能让你从内暖到外:
-
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500克 + 当归15克 + 生姜20克 炖煮时加少量料酒,吃肉喝汤,特别适合体寒又怕腥的人,每周一次,连续吃一个月,整个人都会暖洋洋的。
-
阿胶固元膏 阿胶250克 + 核桃仁150克 + 红枣150克 + 黑芝麻200克 隔水蒸制成膏,每天早晚各一勺,这个方子不仅能暖手脚,还能改善面色苍白,特别适合女性朋友。
-
桂圆红枣糯米粥 糯米100克 + 桂圆肉20克 + 红枣10颗 熬粥时加少许红糖,早餐食用,注意糯米不好消化,胃动力差的朋友可以改用糙米。
外治法双管齐下
-
中药泡脚秘方 艾叶30克 + 红花15克 + 花椒10克 + 生姜5片 煮开后兑温水,泡到全身微微出汗,泡完擦干立刻穿袜子保温,连续一周就能明显感觉脚底发热。
-
穴位贴敷小妙招 用桂香散(肉桂+丁香打粉)调姜汁,睡前贴在涌泉穴(脚底中心),第二天起床撕掉,连续三天,很多人反映像做了足疗一样舒服。
生活小习惯胜过良药
-
穿衣口诀:"三层穿衣法"最保暖,贴身穿莫代尔,中间加绒,外套防风,重点保护腰腹和脚踝,露出脚脖子等于给寒气开门。
-
运动处方:每天踮脚100次,促进下肢循环,上班族每小时做3分钟"踩刹车"动作(用力勾脚再绷直),比暖宝宝管用。
-
情绪管理:压力大时揉按太冲穴(脚背第一二跖骨间),配合深呼吸,肝气顺了手脚自然暖。
最后提醒:中药调理讲究循序渐进,一般要坚持2-3个月才能巩固效果,如果出现腹泻、上火等不适,要及时调整药方,建议先找中医师辨证,确认自己是阳虚还是血瘀体质,这样才能对症调理,这个冬天,让我们一起做个暖洋洋的小太阳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