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中药里有叫'龙之草'的吗?"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问住了,作为研究中医药多年的老中医,今天就带大家好好扒一扒那些带"龙"字的中药材,看看有没有你想找的"龙之草"。
要说中药里的"龙"字辈,最有名的当属龙胆草,这味药名字听着霸气,其实长得特别接地气,前年我去东北采药,在长白山脚下就见过这种植物,它叶片对生像竹叶,开蓝紫色小花,根茎晒干后断面会泛出金黄色光泽,老药农告诉我,正宗的龙胆草泡水喝,苦得能让人皱眉头,但这苦味正是清肝胆火的利器,现在年轻人熬夜多、压力大,用龙胆草搭配菊花泡茶,效果比什么进口保健品都实在。
再说说龙葵,这可不是游戏里的植物哦,我在南方采药时常见到这种路边野草,紫红色果实一串串的,看着挺诱人,但千万别被它的外表骗了,全株都含龙葵碱,生吃要中毒的,不过经过炮制后,倒成了治疗咽喉肿痛的好药,记得去年有个小伙子上火喉咙痛,我用龙葵配射干给他煎汤,三天就好了,这玩意虽然带毒,但用对了真是一味猛药。
还有药店里常见的龙骨,别看名字叫"骨",其实是古代哺乳动物的化石,上次在河南安阳挖出来的龙骨,表面布满蜂窝状气孔,拿手电筒一照透亮得很,这味药镇惊安神效果一流,小孩子夜啼时,用龙骨煮水擦身比什么安抚奶嘴都管用,不过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伪品,真正的龙骨敲起来声音清脆,假的发闷。
说到"龙"字药,不得不提龙眼肉,每次去福建莆田收药,果农都会塞给我一把新鲜龙眼,这玩意儿补气血的效果不输人参,但价格亲民得多,记得有位产后虚弱的大姐,每天嚼10颗龙眼肉,半个月气色就红润了,不过体质燥热的人要少吃,不然鼻子冒火可别来找我。
最近总有人把"龙之草"和"龙芝草"搞混,前者真没听说过,后者可是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的好东西,上个月在云南深山里找到过野生龙芝草,叶片背面有银白色绒毛,揉碎闻着有股特殊的香气,当地瑶族同胞用它治蛇虫咬伤,效果比抗生素还快,不过这玩意离开山区就难存活,市面上基本都是假货。
其实中药命名大有学问,带"龙"字的药多半和矿物、动物有关,比如龙齿是古代象类的牙齿,龙涎香是鲸鱼的分泌物,这些听起来玄乎的东西,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药用价值,就像我们常说的"龙虎斗",虎指虎杖,龙就是龙胆,两味药配伍治疗湿热黄疸堪称绝配。
市面上有些不良商家专门玩文字游戏,把普通草药冠上"龙"字头衔卖高价,去年就遇到个案例,患者花大价钱买了所谓"龙鳞草",结果拿来一看就是普通的麦冬,大家记住,真正带"龙"字的中药就那十几种,其他稀奇古怪的名字多数是忽悠人的。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与其纠结有没有"龙之草",不如多了解些正经中药知识,我最近在整理《常见中药鉴别手册》,里面收录了200多种药材的鉴别技巧,关注我的老粉丝都知道在哪领,这年头,懂点中药知识比囤保健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