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妈后最怕听到"佝偻病"这三个字,每次儿保医生提醒要补钙维生素D时,心里就揪得慌,其实很多宝妈不知道,咱们老祖宗早就在调理这类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经验,今天不聊西药补钙,咱们好好唠唠中医怎么应对小儿佝偻病。
先搞懂这病到底咋来的 现在养娃条件好了,照样有孩子中招,除了大家熟悉的缺钙缺维D,中医看来还有更深的门道,老话说"脾为后天之本",很多得这病的娃娃都爱挑食,脾胃虚弱吸收差,补再多钙也是白搭,还有些孩子天生肾气不足,骨骼发育就像盖楼地基不稳,加上现在娃户外活动少,阳气憋着发不出来,整个人蔫蔫的像豆芽菜。
老中医的辨证施治秘诀 上个月邻居家小宝来看诊,鸡胸龟背还盗汗,典型的脾虚肝旺,张大夫开的方子挺有意思:黄芪10克补气,党参6克健脾,再加点炒麦芽助消化,另配了蝉蜕3克平肝,龙骨牡蛎各15克安神镇惊,抓药时特别嘱咐要像煎茶一样淡煮,每天当水喝,这才半个月,孩子胃口明显见好,夜里睡觉不再满头汗。
厨房里的食疗妙方 与其天天喂药,不如把食疗融入三餐,我家常用山药小米粥打底,加两片当归头炖得烂烂的,周末会炖牛骨汤,记得放点杜仲和续断,这两样药材专门强健筋骨,最绝的是奶奶传的五味子糖醋蒜,酸酸甜甜孩子当零嘴吃,不知不觉就把肝肾给补了。
推拿比吃药管用 上周六带侄女去省中医院,亲眼见到王医师给娃捏脊,从大椎穴一路推到尾椎,手法轻得像摸猫毛,配合按揉足三里、补脾经,整套下来就十分钟,护士说坚持两周就能看到效果,果然第三天孩子吃饭香了,走路也有劲了,现在每晚我都给她搓热涌泉穴,小家伙舒服得直咯咯笑。
晒太阳的正确姿势 很多家长知道要晒背,但总掌握不好火候,最佳时间是早上9点前和下午4点后,影子长度不超过身高,要露出四肢和后颈,每天20分钟足够,去年发现个窍门:在树荫下铺瑜伽垫,让孩子趴着玩拼图,既能接触散射光又不晒伤,记得晒完喝点温水,千万别马上进空调房。
避坑指南要注意 别盲目跟风喝骨头汤,油腻难消化反而伤脾胃,补钙产品要选天然的,虾皮粉拌饭比钙片强百倍,最重要是观察孩子反应,如果补了两个月还没改善,赶紧找靠谱中医调方子,我表姐家娃就是开始没对症,越补越便秘,后来加了麦冬玉竹才顺过来。
日常养护小诀窍 给孩子做被动操特别有用,每天早晚拉伸四肢五分钟,学步期别急着用学步车,多让孩子爬爬能强壮腰膝,穿衣要遵循"背暖肚凉"原则,别捂着也别冻着,我习惯在孩子枕头边放艾叶香囊,驱蚊安神还能温通经络。
看着小区里那些原本瘦弱的娃娃,跟着中医调理半年后活蹦乱跳的样子,真心觉得老祖宗的智慧值得传承,当然该体检还是要定期做,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,只要用心观察孩子变化,及时调整养护方法,小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