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朋友说"肝胆不舒服",去医院检查又没什么大毛病,其实这可能是现代生活压力大、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肝胆功能失调,今天就给大家整理几种老中医常用的疏肝利胆中药,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食疗方子,咱们普通人也能用来日常调理。
柴胡——疏肝解郁的"开心果" 说起疏肝,老中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柴胡,这种伞形科植物的根茎长得像干枯的树枝,但泡水后却有股特殊的清香,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更年期烦躁,老中医就开了柴胡疏肝散,喝了一段时间明显感觉她气色好多了,不过柴胡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少用,可以搭配点生姜红枣中和。
茵陈——肝胆湿热的"清洁工" 春天去公园总能闻到股特殊的香气,那就是茵陈蒿,这种不起眼的野草可是治疗黄疸的高手,新鲜嫩芽还能做野菜吃,我奶奶以前胆囊炎发作,就用茵陈煮鲫鱼汤,连喝三天症状就缓解了,现在药店也有晒干的茵陈卖,泡茶时加3-5克,对脂肪肝患者特别合适。
金钱草——胆结石的"溶石高手" 别被它的名字骗了,金钱草其实是种匍匐生长的草本植物,记得小时候见爷爷用它煮水当茶喝,后来才知道这是在排胆结石,现在研究发现它含有的黄酮类物质确实能促进胆汁分泌,建议每天用30克煮水,当茶饮用效果最好,不过孕妇要慎用,毕竟活血作用比较强。
郁金——行气解郁的"情绪调节剂" 很多上班族压力大导致右肋下胀痛,这时候郁金就派上用场了,这种姜科植物的块根磨成粉,每次冲服3克,能明显感觉胸闷减轻,我同事试过把郁金切片泡蜂蜜,说是比吃药丸方便多了,不过要注意避开铁器,不然药效会打折。
鸡骨草——岭南地区的"护肝宝" 第一次认识这种荚果累累的豆科植物是在广东出差,当地凉茶铺都拿它煲汤,鸡骨草最妙的是既能清肝火又能补肝肾,特别适合经常熬夜的夜猫子,做法也简单,取30克鲜品(干品减半)炖猪横脷,每周两次,连续吃一个月,体检报告都会变好看。
栀子——实火旺盛的"灭火器" 夏天上火导致口苦咽干时,老中医总会开点栀子,这种江南常见的小果子,炒焦后泡茶特别清香,我试过用栀子配菊花枸杞,没想到对改善晨起口臭效果惊人,不过要提醒的是,栀子性寒,腹泻体质的人最好搭配点陈皮。
虎杖——跌打损伤外的"利胆奇兵" 别被"虎杖"这个名字吓到,其实它就是山野里普通的灌木,除了外用治扭伤,内服还能促进胆汁排泄,记得去年表叔胆囊息肉术后,医生就开了虎杖煎剂,说是能帮助恢复胆囊功能,一般用量控制在15克以内,过量可能会刺激肠胃。
日常调理小窍门:
- 早晨空腹嚼5粒枸杞,养肝明目
- 下午三点喝杯玫瑰花茶,理气解郁
- 晚餐加个醋泡花生米,辅助利胆
- 睡前热敷期门穴(乳头直下两肋缝处)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中药材虽然温和,但长期服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,特别是正在服药的朋友,要避免药物相互作用,平时保持心情舒畅、饮食清淡,再配合这些天然药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