贯众,藏在山野里的抗病毒老中医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在深山老林的溪涧旁,总能看到一丛丛带着褐色绒毛的蕨类植物,老一辈人路过时总会掐几片叶子揣在兜里,这便是被中医称为"疫病克星"的贯众,作为抗疫古方中的常客,这味不起眼的山野药材,正悄然成为现代人对抗病毒的新宠。

从《本草纲目》到现代实验室

在安徽黄山脚下的村落,90岁的刘奶奶至今保持着每年清明采贯众的习惯,她记得祖父辈常说:"瘟神来了不用怕,房前屋后采贯众",这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阴湿处的植物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记载,被列为下品药材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特别提到其"解温毒,治瘟疫"的功效,古人将其与苍术、白芷并列为防疫三大宝。

现代科研揭开了贯众的神秘面纱,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发现,贯众根茎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,能像精准导弹般锁定流感病毒表面的HA蛋白,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,更神奇的是,其挥发油成分具有广谱抗菌特性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病原菌抑制率高达90%以上。

都市人的抗病毒新方案

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呼吸科,张主任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贯众标本。"2019年那波流感季,我们给门诊患者开的预防方里都有贯众。"他指着电脑里的临床数据说,"对比组数据显示,含贯众的中药制剂能使流感发病率降低37.5%。"

现在走进上海的新式茶馆,菜单上多了"贯众薄荷防疫茶",年轻白领们更爱用贯众搭配金银花、甘草煮养生汤,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员还开发出贯众提取物漱口水,经检测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率达99.2%,这些创新应用让古老药材焕发新生。

会"变身"的全能选手

别看贯众长相普通,却是中药界的"百变星君",在云南,彝族同胞用鲜贯众捣汁治疗刀伤出血;东北猎人进山前,必用贯众粉洒在靴底防蜱虫,中医临床上,生用贯众侧重抗病毒,炒炭后则变成止血良药,可谓"生熟异用各显神通"。

最有趣的是它的"性格特点",这味药就像严格的老师,单独使用时药性猛烈,但配上连翘就温和许多;与板蓝根搭档抗流感,和黄连组合治痢疾,堪称中药界的"最佳拍档",不过中医师提醒,贯众性微寒,脾胃虚寒者需配生姜红枣调和。

阳台也能种的"家庭药箱"

在成都的中药材市场,贯众种子突然成了抢手货,原来专家们发现,这种蕨类植物特别好养——耐阴耐旱,在花盆里就能安家,市民王女士在阳台种了三盆,"春天摘嫩叶泡茶,秋天挖根茎熬汤,全家整年都多道防护屏障。"

种植专家透露个小窍门:贯众喜欢腐殖土,用松针土混合蛋壳粉做基质,叶片能长得巴掌大,不过要当心绒毛沾皮肤,采摘时最好戴手套,新鲜的贯众叶揉碎闻着有股特殊的辛香,晾干后香气更浓郁持久。

暮春时节走访中药材基地,只见药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在贯众丛中,他们熟练地挑选三年以上的根茎,须知年份不足的贯众药效会大打折扣,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药材,经过九蒸九晒后,将带着祖先的智慧继续守护现代人的健康,下次遇见这种不起眼却能量满满的山野之宝,不妨带些回家备着,毕竟在不确定的病毒世界里,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或许是最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