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茵陈与白蒿,揭秘这两种草药的区别与功效(附高清实物图)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春天一到,不少老中医的朋友圈又开始晒一种长在田埂边的“野草”——有人叫它茵陈,有人喊它白蒿,别看名字五花八门,这俩货可是中药界的“双胞胎”,长得像却各有各的本事,今天咱就掰扯清楚,顺便教你咋用它们调理身体!(文末附高清实物图,别眨眼)


茵陈:肝病的“克星”,春天的“黄金药”

(配图描述:图中茵陈植株矮小,叶片灰白色绒毛明显,茎细软呈暗红色,与背景土壤形成鲜明对比)

老辈人常说“三月茵陈四月蒿”,意思是农历三月的茵陈嫩芽药效最强,过了四月就只能当普通野菜吃了,这玩意儿可不只是传说——现代研究证实,茵陈里的茵陈炔、绿原酸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,对黄疸型肝炎、脂肪肝有辅助治疗作用,村里人以前用它煮水给新生儿擦身,据说能退黄疸,其实就是利用它的利胆作用。

实用小贴士

  1. 新鲜茵陈洗净焯水后,用来拌豆腐、炒鸡蛋,苦味能败春火;
  2. 晒干的茵陈泡茶,加几颗红枣,对熬夜伤肝的上班族特别友好;
  3. 但体虚怕冷、胃寒的人少碰,毕竟它性寒,喝多了肚子容易“闹脾气”。

白蒿:湿疹克星,还是“野菜中的玻尿酸”?

(配图描述:白蒿叶片比茵陈宽大且光滑,茎秆更粗壮,开花后呈淡黄色蒲公英状)

别被名字骗了!白蒿和茵陈可不是同一种草,它学名“大籽蒿”,在北方常被用来做凉拌菜,为啥叫“白蒿”?因为揉碎叶子会渗出白色汁液,这汁液可是个宝——含有黄酮类物质,能消炎止痒,老家偏方里,新鲜白蒿捣烂敷湿疹、蚊虫叮咬,比药膏还管用。

更绝的是,这草还是“天然保湿剂”,春天风大皮肤干?拿白蒿煮水洗脸,比某些大牌护肤品还润,不过注意,白蒿性凉,孕妇和经期女性要少吃,别跟自己的身体较劲。


如何一眼区分茵陈和白蒿?记住这3招!

  1. 看叶子:茵陈叶片细碎如毛绒,白蒿叶子宽大带齿痕;
  2. 摸手感:茵陈茎软易折断,白蒿茎硬挺括;
  3. 闻味道:茵陈有股特殊的蒿香,白蒿气味更清淡。
    附对比图:左图为茵陈特写,右图为白蒿开花株

这些坑千万别踩!

  • 误区1:“茵陈=白蒿”
    错!二者同科不同属,药效侧重不同,肝病调治选茵陈,皮肤病护理用白蒿。
  • 误区2:“野生随便挖”
    小心!路边绿化带的可能被污染,认准叶片无黑斑、根部带土的鲜货。
  • 误区3:“过量食用”
    再好东西也别贪多,茵陈每天别超15克,白蒿凉拌一次一盘足够。

独家食疗方,收藏备用!

  1. 茵陈鲫鱼汤(祛湿退黄)
    鲫鱼煎透后加茵陈煮20分钟,汤色如琥珀,产后水肿喝它特见效。
  2. 白蒿蒜蓉酱(祛痘养颜)
    白蒿焯水切碎,混合蒜末、香油冷藏,早晚涂痘痘,消炎不留疤。
  3. 双蒿养生茶(春季必备)
    茵陈+白蒿+甘草,沸水焖泡,专治春困乏力、口腔溃疡。

最后唠叨一句
这俩野草看着不起眼,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“廉价药”,不过咱们得理性用,真有病还是得去医院,顺便说一句,要是你在菜场看到卖“茵陈”,十有八九是白蒿冒充的——懂行的人才自己掐尖儿采呢!(*文末附高清原图,点击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