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中药材儿茶价格坐上过山车!暴涨暴跌背后藏着哪些门道?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整理旧资料时翻到2016年的中药材交易记录,突然发现儿茶这味不起眼的药材居然上演了"疯狂过山车",当年刚入行时跟着老师傅跑药市,亲眼见过装着儿茶的麻袋从冷门角落搬到聚光灯下,价格牌上的数字三天两头变脸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2016年那波儿茶价格到底怎么疯的?

从"小透明"到"网红"的逆袭

记得2015年底去亳州药市考察,儿茶摊位前冷清得能睡午觉,这种用茜草科植物煎膏制成的黑褐色方块,平时就是个配角,多用来给六神丸、八宝丹这类中成药当辅料,谁料到2016年开春,儿茶突然成了香饽饽。

"老李,上个月还35块一公斤的货,现在要价80!"在康美中药城听到两个药商嚷嚷,那时候每天盯着电子屏,看着儿茶价格从3月的40元一路蹿到7月的120元,活脱脱翻倍行情,有次见个操着广式普通话的客商,直接包车拉走二十吨货,说是凉茶企业急着补库存。

天灾人祸搅动市场神经

后来跟安徽做中药材物流的老张喝酒,他酒后吐真言:"那年缅甸旱季提前两个月,儿茶主产区卡莱瓦产区的树都渴蔫了。"原来我国90%的儿茶靠进口,缅甸又是主产地,那边干旱直接砍断供应链,再加上泰国、老挝产区也闹虫害,产量腰斩都是少的。

国内也不消停,云南边境口岸突然加强检验检疫,好几批带着树皮杂质的"问题货"被扣,有个瑞丽的老板囤了三百吨货,结果质检不过关,只能打折处理,当时市场上流传着各种小道消息,有人说缅甸要限制出口,也传云南要建战略储备库,搞得人心惶惶。

游资进场掀起"炒药"风暴

真正让价格脱缰的还是游资入场,那年大蒜、三七都炒过,但儿茶这冷门品种突然爆发,记得7月份某天,药市突然出现十几个操着江浙口音的陌生面孔,出手就是整柜整柜地吃货,有次亲眼看见个戴大金链的老板,当场给卖家转账两百万订金。

这种疯狂持续到9月,儿茶价格冲破150元大关,但好景不长,国庆后风向突变,先是传出某凉茶巨头改用替代品,接着又有消息说缅甸新货即将抵港,最要命的是银行突然收紧中药材抵押贷款,那些高杠杆进场的炒家资金链断裂,抛售潮来得比台风还猛。

药商血泪与生存智慧

在石家庄药交会上遇到过个惨兮兮的药商老王,他年初抵押房子囤了五百吨儿茶,最高时账面浮盈八百万,结果价格雪崩时差点跳楼,最后三百多万甩卖,还倒欠银行两百多万,不过他倒是总结出条经验:"以后只做刚需药材,带功效的比啥都强。"

反观那些老江湖就稳得多,安国的老赵头常年给制药厂供货,那年早早签了长期协议,他说:"咱小散就跟不住庄家的节奏,老老实实赚加工费才是正经。"确实,到2017年初,儿茶价格回落到60元左右,但优质饮片反而供不应求。

回头看看那些年错过的机遇

现在复盘2016年的儿茶行情,发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,首先是电商平台的崛起,那年某宝上卖儿茶养生茶包的店铺暴增三倍,其次是跨境贸易的变化,缅甸厂商开始绕过中间商直接对接中国药企,更没想到的是,当年被冷落的儿茶提取物,现在成了化妆品抗氧化成分的新宠。

最近跟做期货的朋友聊天,他们说现在中药材指数都能做空了,但回想起2016年那个疯狂的夏天,依然觉得实体市场的温度,是任何金融工具都替代不了的,毕竟中药材这行当,永远藏着你想不到的惊喜和惊吓。

(全文共126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