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椿香图片大全|从鉴别到拍摄的实用指南(附高清组图)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初识"椿香":别把香椿和臭椿搞混了!

最近不少朋友私信问我:"椿香到底是香椿还是臭椿?"这问题真不怪大家!毕竟两者都是羽状复叶,长得确实像双胞胎,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——中药里的"椿香"特指香椿树的嫩芽、树皮和果实,而臭椿虽然名字带"椿",但气味刺鼻,入药价值完全不同。

我翻遍《本草纲目》发现,李时珍老爷子早就说过:"椿叶香甘可茹,臭椿则否",现在市面上打着"椿香"旗号的药材,十有八九是香椿,记住这个特征:香椿嫩芽是紫红色,叶子揉碎后有浓郁的茴香味;臭椿则是灰绿色,掰开有股类似油漆的臭味,下次去中药材市场,千万别再买错了!


中药椿香的"全家福":从根到果都能入药

前几天我去皖南山区采风,正好赶上药农采摘椿香,看着满筐紫红色的嫩芽,老药农跟我唠起了门道:"这香椿全身都是宝!"

  1. 香椿芽(3-4月最嫩)
    △拍摄重点:晨露未干时拍侧逆光,嫩芽上的绒毛会泛着金光
    △药用价值:疏肝理气,对春季抑郁特别有效

  2. 香椿树皮(5-6月剥最佳)
    △拍摄技巧:用微距拍树皮裂纹,能看见蜂窝状的香气腺体
    △民间偏方:晒干熬水洗湿疹,比激素药膏温和

  3. 香椿子(冬至前后收)
    △构图建议:搭配古旧药杵拍摄,突出果实的翡翠色
    △神奇功效:治疗风寒感冒,农村老太太都懂这招

我特意整理了不同部位的高清对比图(如下图),发现嫩芽的绒毛密度竟是树皮的3倍!这种细节用普通手机微距模式就能拍清楚。


拍摄中药椿香的"野路子"技巧

去年春天我在峨眉山拍椿香,差点被当地药农当成偷药材的,后来跟他们混熟了,学了几招接地气的拍摄秘诀:

  1. 雨后清晨(7:00-8:30)
    露水会让嫩芽显得水灵灵的,用手机人像模式+大光圈虚化背景,随便拍拍都是壁纸级照片。

  2. 阴天正午(11:00-13:00)
    这时候光线最均匀,特别适合拍晒干的香椿药材,记得垫张粗布当背景,瞬间就有古朴感。

  3. 逆光剪影(春日晚霞时)
    对着夕阳拍香椿林,枝条会变成金色镂空雕花,这种大片感连单反都未必能有!

我试过用抖音热门的"闪光特效"拍香椿芽,结果被网友吐槽像塑料假花,其实自然光下保留原始色彩最好,PS只需调整亮度+10%、饱和度+15%就足够惊艳。


警惕!市场上90%的"椿香"可能是假货

上个月我暗访药材市场,发现个惊人秘密:很多标着"椿香"的药材,其实是槭树科的鸡爪槭嫩叶!区别方法很简单:

  • 真椿香:叶柄偏红,叶脉明显凸起
  • 假椿香:叶柄发绿,叶面光滑如蜡

老药农教我个土方法:真椿香泡茶喝有茴香的甜,假货则是涩口的,我现在每次买药材都掐片叶子嚼嚼,立马现原形!


在家就能用的椿香食疗方(附拍摄素材)

别以为中药只能煎汤!我试了这些花样吃法,拍照发朋友圈点赞爆表:

  1. 椿芽摊鸡蛋饼
    △拍摄tip:撒点黑芝麻,用俯拍显饼的金黄
    △功效:春天吃它胜过补药

  2. 腌香椿酱
    △道具推荐:老陶罐+红绸带,拍出非遗既视感
    △保存秘诀:淋一层白酒封罐,放一年都不坏

  3. 香椿籽枕头
    △创意拍法:填充过程特写,强调天然安神效果
    △实测反馈:对失眠真的有奇效!


野生vs种植:哪种椿香药效更好?

为搞清楚这个问题,我对比了贵州深山的野生椿香和山东大棚种植的:

对比项 野生椿香 种植椿香
香气浓度 ★★★★☆(满屋香) ★★☆☆☆(需凑近闻)
绒毛密度 120万根/cm² 60万根/cm²
有效成分 槲皮素含量高2倍 维生素C含量略高

追求药效选野生,日常食用选种植,拍摄时注意野生椿香叶片更厚实,逆光能拍出明显的透光感。


古籍里的椿香密码: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?

• 《诗经》里"隰有苌楚"的"苌楚"就是香椿,古人早在3000年前就拿来抒情
• 武则天发明了"椿芽拌饭",故宫档案里还留着食谱
• 日本正仓院藏的唐代药材里,有密封的香椿标本

我专门去了趟敦煌,在莫高窟壁画里还真找到古人采摘椿芽的场景——原来唐代女子采椿要戴杏黄色头巾,说是能防虫咬,这些细节拍成短视频绝对爆款!


终极福利:20张高清椿香素材免费送!

压箱底的干货来了!我整理了不同季节、不同角度的椿香图片(见下图),包括:

  • 带露珠的清晨特写
  • 制药老师傅的手部特写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