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邻居张婶跟我吐槽了个糗事——她给老妈熬治风湿的中药时,居然把生姜忘得死死的,等发现时药汤都凉透了,急得她直跺脚:"这可咋办?会不会白熬了?"其实这种情况在煎药时挺常见的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"漏姜"的补救法子。
先说说为啥要往中药里加姜片,老辈人常说"姜是中药的魂",这话不假,您看那些经典方子,十有八九都会嘱咐加几片姜,这玩意儿就像个调味剂+催化剂,既能化解药材的苦味,又能帮着药性在肚子里铺开,特别是治疗风寒感冒、胃寒呕吐的方子,少了它还真像炒菜没放盐。
不过先别慌,发现忘加姜后先看看药方类型,如果是调理气血、滋补类的药,比如四物汤、八珍汤这类,不加姜其实问题不大,但要是祛寒除湿的方子,比如小青龙汤、桂枝汤,那确实会影响效果,这时候咱们分情况补救:
第一种情况:药还没开始煎 这就好办了!赶紧把姜片扔进去继续操作,记得用鲜姜,干姜效果差远了,切片厚度别太薄,3毫米左右最合适,要保持似掉非掉的状态。
第二种情况:已经煎好才发现 先别倒掉!拿个500毫升的杯子,放两勺红糖冲开水,丢三片鲜姜进去泡着,等喝药前半小时,先把这杯"急救姜茶"喝了,虽然比不上直接煎煮的效果,但多少能弥补点温热之性。
第三种情况:正在煎药过程中发现 马上停火!把姜片丢进去接着煎,注意别用铁锅,砂锅最好,如果火候过了导致药汁快干了,加点开水接着熬,千万别直接兑凉水。
这里教大家个土方法——热敷神阙穴,就是肚脐眼的位置,切两片姜捣出汁,用纱布包着敷在肚脐上,上面盖层保鲜膜,再用热水袋捂着,这招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,能帮着药性吸收。
预防才是关键,我有个笨办法特别管用:每次配好药后,用手机备忘录专门开个"煎药清单",每放一味药就打个勾,还可以把姜片用牙签串起来,挂在药罐边上,想看不见都难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有些方子其实不用姜,像清热解毒的银翘散、治疗便秘的承气汤,加了姜反而坏事,所以发现忘加姜先别慌,赶紧翻出药方瞅瞅,说不定压根就不用呢?
记住这几个原则:补姜不如补热饮,热敷穴位能应急,下次煎药设闹钟,实在不放心就打电话问开方医生,毕竟每种方子的讲究都不一样,煎药这事急不得,慢慢积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