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发烧的人越来越多,医院里挤满了肺炎患者,很多人一查还是病毒性的,西医打点滴、吃抗生素虽然见效快,但总有人反复折腾好久,其实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对付病毒性肺炎的宝贝,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能救命的草木精华。
要说抗病毒,金银花绝对是头号功臣,这个在凉茶里常见的小花,性甘寒气芳香,就像身体里的消毒喷雾,记得去年邻居家小孩高烧不退,喉咙肿得像含着核桃,老中医开了三指宽的金银花煮水,配合物理降温,当天下午体温就降了大半,它含有的绿原酸能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,泡出来的茶汤碧绿透亮,喝着还有股淡淡的蜜香。
鱼腥草这个名字听着怪,却是肺炎克星,新鲜采收的茎叶搓出汁液,滴在喉咙发炎处能明显感觉清凉镇痛,我老家有个土方子:半斤鱼腥草加冰糖炖雪梨,早晚各喝一碗,去年表姐家老人肺部感染住院,医生都说要准备抗生素,结果喝了三天这个汤,黄痰明显减少,现代研究显示它所含的槲皮素能阻断病毒入侵人体细胞。
说到化痰止咳,川贝母可是当仁不让,别小看这种灰白色的小颗粒,磨成粉兑蜂蜜水,对付顽固性干咳比止咳糖浆还管用,前年我妈感冒拖久了转成支气管炎,夜里咳得睡不着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川贝,不过要注意,真正道地的川贝母价格不菲,市面上很多是用平贝母冒充的,买的时候要认准"松潘贝母"这种产地标识。
板蓝根大家都熟悉,但很多人不知道它需要配伍才能发挥最大功效,单独冲泡确实能清热解毒,但要治疗肺炎还得加上贯众、大青叶,有次采访中医院的呼吸科主任,他透露了个经验方:板蓝根30克、贯众15克、荆芥10克,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15分钟,每天喝两次,特别提醒这个方子适合发病初期,如果已经高烧三天以上,就要赶紧去医院。
甘草被称为"国药之母",它能调和诸药的特性在治疗肺炎时特别重要,单用甘草片含服可以缓解咽喉肿痛,搭配其他药材更能增强疗效,比如经典的银翘散里就有甘草,它能缓和金银花、连翘的寒性,防止伤胃,我试过把甘草和金桔一起煮水,酸甜可口还能预防呼吸道感染。
现在中医院开方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病毒性肺炎在不同阶段用药不同,刚开始发热恶寒时,麻黄汤类的辛温解表药最合适;等到高热烦躁、痰黄粘稠阶段,就得用清肺排毒汤这类苦寒方剂,有个朋友在医院影像科工作,他说CT显示肺部炎症严重的患者,中医会加大鱼腥草、金荞麦的用量,这些药物能穿透血肺屏障直达病灶。
日常预防更重要,霜降时节用黄芪15克、防风10克、白术10克煮水代茶,能提高呼吸道抵抗力,广东人爱喝的五花茶(金银花、菊花、槐花、木棉花、鸡蛋花)也有预防作用,需要注意的是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私自乱配药方可能适得其反,去年就听说有人自行服用过量山豆根导致中毒,这个教训大家要记住。
现在很多中成药把古方改良得很贴心,连花清瘟胶囊里就有麻杏石甘汤的成分,既能退热又能宣肺,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扁桃体化脓特别有效,它的君药就是蒲公英和板蓝根,不过这些成药多是寒凉性质,脾胃虚寒的人服用时要搭配姜片或红枣顾护正气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起效相对慢,轻症可以尝试,重症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,就像炒菜放调料,中药调理需要掌握火候分寸,如果出现持续高烧、呼吸困难、嘴唇发紫这些危险信号,千万别耽搁,立即去正规医院才是正道,平时多吃白色食物润肺,保持规律作息,这才是抵御病毒的根本之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