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留言,说撞伤头之后总感觉耳朵嗡嗡响,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大毛病,这种外伤后遗症其实特别常见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调理这种情况的。
为啥磕个头会留下耳鸣? 去年邻居王叔骑电动车摔了跤,脑袋侧面撞了个包,医院CT显示没事,但从此耳朵就开始"嗡嗡嗡"像养了只蜜蜂,西医说是神经受损,可吃营养神经的药三个月都没见效,后来找到我们巷子里的老中医,这才弄明白根源在哪。
中医看这种外伤后遗症,讲究"离经之血便是瘀",头上挨了闷棍,局部气血肯定乱套,就像水管子被砸瘪了,水流不畅,耳朵周围的经络最娇贵,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都从这儿过,气血一堵,耳鸣声音就来了。
老中医常开的三个经典方
通窍活血汤加减(适合血瘀型) 这方子简直就是给头面部外伤量身定制的,典型症状是耳鸣像蝉叫,晚上更明显,舌头颜色发紫,老张头之前被脚手架砸到,喝完五副药,耳朵终于清净了。
基础方:赤芍15g、川芎12g、桃仁9g、红花6g、麝香0.1g(冲服) 注意:孕妇绝对不能碰,麝香走窜力太强,现在有些大夫会改用石菖蒲代替,效果稍微弱些但安全。
-
补中益气汤变方(适合气虚型) 有个快递小哥被车门碰伤,耳鸣声像电视机雪花滋滋响,特点是劳累后加重,说话有气无力,这种属于正气不足,可以用黄芪30g、党参15g打底,加葛根12g往头顶引药。
-
天麻钩藤饮改良版(适合肝阳上亢) 建筑工地赵师傅被钢筋划伤头,耳鸣声特别尖,还伴着头晕,这种要平肝熄风,用天麻10g、钩藤15g(后下)、石决明30g先压住上蹿的火气,再加丹参20g活血。
药材配伍里的门道 老中医开方总爱加两味"引经药":柴胡和蔓荆子,柴胡像快递员,能把药性精准送到少阳经;蔓荆子轻飘飘的,专门带着药力往上走,直达头顶。
遇到睡觉不好的,会添酸枣仁20g、合欢皮15g安神,若是脖子僵硬,白芍量要加到20g,还能缓解肌肉紧张,这些加减变化,正是中医治同病不同证的关键。
煎药服药的小秘诀 这类调理方最好用砂锅煎,第一遍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15分钟,第二遍加水再煮20分钟,混合两次药液分早晚喝,饭前半小时温服,免得刺激胃。
特别注意:含麝香的方子一定要趁热喝,凉了挥发成分失效,现在很多药店没有天然麝香,可以用人工麝香替代,虽然贵点但效果有保障。
配合外治效果更好 光喝药还不够,老中医都推荐配合鸣天鼓手法,每天早晚用掌心捂住双耳,手指敲后脑勺36下,声音要清脆得像敲罄,这招能震动耳膜,疏通经络。
还可以用艾条灸耳门穴、翳风穴,每个穴位5分钟,注意别烫出泡,艾灸完喝半杯温水,能帮助药效运行。
真实案例分享 菜市场卖肉的刘大姐被铁钩子砸到太阳穴,耳鸣持续半个月,用通窍活血汤原方,加骨碎补15g续筋接骨,七付药喝完,她说"就像耳朵里搬走了搅拌机"。
不过要提醒各位,中药调理至少需要两周才能见效果,那些喝两三天就质疑"没用"的朋友,真得有点耐心,毕竟活血化瘀就像疏通排水管,总得慢慢来。
预防复发要注意 康复期最怕熬夜和吃发物,海鲜、羊肉、韭菜这些要忌口至少一个月,可以适当吃点黑木耳、山楂,帮助化瘀血,记住受伤那侧耳朵别压着睡,枕头高度调到一拳高最合适。
最后唠叨一句:外伤后耳鸣超过两周不缓解,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把脉,每个人体质不一样,同样的方子可能调整三四次才对症,千万别自己照着网上的方子抓药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差个小数点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