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炖鹅配方|秋冬必吃的滋补秘方,暖胃又养身!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越来越冷,后台总有人问:“天冷了该吃点啥补补?”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道我家传了三代的中药炖鹅配方,这道菜别看朴实,却是实打实的“药膳界的暖宝宝”——鹅肉滋阴,中药调气,炖上一锅,连吃带喝,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暖洋洋的,关键是做法简单,材料家里都能备齐,特别适合怕冷、虚乏的朋友。

为啥选鹅肉?它和鸡、鸭有啥区别?

很多人一听“药膳”就想到鸡汤、鸭汤,其实鹅肉才是隐藏的滋补高手!中医讲究“秋冬养阴”,鹅肉性平偏温,能补虚益气,尤其适合体质虚寒的人,比起鸡肉,鹅肉脂肪熔点高,炖完后表层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,入口不腻;和鸭肉相比,鹅肉纤维更紧实,久炖不柴,吸饱了药香后,连骨头都透着香气。

我记得小时候每到冬至,奶奶都会拎只老鹅回来炖,她总说:“鹅是水里游的,药是山里长的,二者一碰,寒气全无。”现在想想,这不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吗?

中药配伍是关键!这些药材别乱放

中药炖鹅的精髓在于药材搭配,很多人以为随便抓几味药丢进去就行,其实“君臣佐使”大有讲究,我家常用的配方是:黄芪15克、当归10克、党参10克、枸杞10克、红枣8颗、姜片适量,这些药材各有分工:

  • 黄芪:补气升阳,适合熬夜后气虚乏力的人;
  • 当归:活血调经,怕冷手脚冰凉的女生多吃点;
  • 党参:健脾益肺,肠胃不好的人最适合;
  • 枸杞红枣:滋阴养血,汤色全靠它们提亮。

注意:药材不是越多越好!比如当归放多了会有苦味,黄芪过量容易上火,如果是给小朋友吃,可以去掉当归,加几颗芡实,第一次试手的朋友,建议严格按照比例来,别自行发挥。

老鹅处理有诀窍,去腥一步都不能少

很多人做出来的鹅肉发柴还腥,问题多半出在预处理上,我家处理老鹅分三步:

  1. 泡血水:鹅肉切块后放冷水里浸泡2小时,中间换3次水,把血水泡干净;
  2. 焯水去杂:冷水下锅,加料酒、姜片、葱段,大火烧开后撇浮沫,捞出冲洗干净;
  3. 煸炒增香:热锅冷油,放鹅肉小火煸到微黄,加冰糖炒出糖色,这一步能锁住肉汁。

重点提醒:鹅肉千万别直接炖!少了煸炒环节,汤再浓也盖不住腥味。

炖煮火候与时间,决定成败

中药炖鹅讲究“文火慢攻”,我一般用砂锅,先把泡发好的药材(除了枸杞)和鹅肉一起放入锅中,加开水没过食材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盖上盖子焖炖1.5小时,这时候汤已经变成深棕色,鹅肉开始软烂,再放入枸杞和红枣,继续炖30分钟。

秘诀

  • 必须加热水!凉水会让肉质收缩变硬;
  • 中途别揭盖!蒸汽回流才能让药香渗入肉里;
  • 最后10分钟加盐!早加盐会让肉质变老。

炖好的鹅肉轻轻一扯就脱骨,汤面上浮着一层金灿灿的油花,喝一口从头暖到脚,要是嫌麻烦,也可以用电饭煲“一键炖煮”,但砂锅炖出来的风味更醇厚。

搭配什么吃?汤底别浪费!

这道药膳本身已经足够鲜美,但配上几个小菜更绝:

  • 萝卜片:吸饱汤汁的白萝卜比肉还好吃;
  • 山药段:健脾养胃,炖到最后糯叽叽的;
  • 烫青菜:油麦菜、茼蒿这类绿叶菜,涮几下就能吃。

汤底用法:第二天加面条、粉丝,变身药膳火锅;或者用来煮米饭,做成药香煲仔饭,连锅巴都是香的!

适合谁吃?有哪些禁忌?

这道菜虽好,但并非人人适合

  • 适合人群:怕冷、易疲劳、贫血、产后体虚者;
  • 慎吃人群:感冒发烧、湿热体质(舌苔黄腻)、高血压患者少喝汤;
  • 孕妇:去掉当归,其他药材减半。

第一次吃建议先喝半碗汤,试试身体反应,如果当天感觉太燥(比如喉咙干),下次减少黄芪用量。

药材能不能重复用?别舍不得扔!

炖完汤的药材别浪费!捞出来晾干后,可以:

  1. 装纱布袋当车载香包(天然药香超治愈);
  2. 塞进枕头里助眠(党参红枣安神);
  3. 泡热水澡(祛湿驱寒)。

不过要注意,反复煮过的药材功效会减弱,第二锅汤建议只留鹅骨架,重新配新药材。


这锅中药炖鹅,从切块到出锅整整耗时3小时,但每一口都值得,记得去年冬天邻居阿姨尝了我端的一碗汤,第二天就追着要配方,她说:“以前冬天总得穿两条棉裤,今年喝了好几顿药膳汤,一条裤子就过得冬了!”

最后叨叨一句:药膳虽好,但别当饭吃,一周喝一次,搭配新鲜蔬菜,才是真正养生之道,如果你也有祖传的药膳方子,欢迎留言分享,咱们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