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涩中药,调理身体的隐形守护者,这些知识你得知道!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总感觉身体有点虚,稍微动一动就冒虚汗,晚上起夜次数也变多了,老中医给我把脉后笑着说:"你这是气虚不固,得用些固涩中药调调。"当时我还挺纳闷,这"固涩"俩字听着玄乎,难道是把身体漏洞都补上?

其实咱们老祖宗说的固涩中药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"防护罩",这类药材最擅长收敛固涩,专治各种"漏"症,比如白天莫名出汗像水洗,晚上做梦就遗精,喝点水就尿频,女性白带清稀像流水,这些都可能是身体"关不牢"的信号。

说到具体的药材,山茱萸绝对是个明星选手,它就像身体的保安队长,专门看守下焦(通俗点说就是腰腹以下部位),记得《神农本草经》里把它列为中品,说它能"益精气,久服轻身",现在科学发现它含有山茱萸苷,能增强肾脏的固摄能力,上次我邻居王叔总抱怨夜尿多,用山茱萸泡酒喝了半个月,现在起夜次数明显少了。

五味子这名字听着就有意思,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,老中医常说它是"五脏的调和剂",特别是对肺肾两虚导致的盗汗、久咳特别管用,我试过用五味子配蜂蜜冲水,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喝,连着喝一周,之前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情况确实改善了,不过要记住,咳嗽痰多的时候可别碰它,不然会把痰湿憋在体内。

要说最接地气的固涩药,浮小麦算一个,这东西就是麦子水面上飘的瘪麦粒,药店几块钱就能抓一大包,去年三伏天我总感觉潮热盗汗,我妈就用浮小麦煮水给我当凉茶喝,做法特别简单:50克浮小麦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焖15分钟,代茶饮,喝到第三天,后背黏糊糊的感觉真减轻了不少。

金樱子这名字听着就很富贵,其实是种野果子,它浑身都是宝,根皮能止泻,果实能固精,以前村里老人总拿它炖猪肚治慢性腹泻,现在城里人流行用金樱子泡酒,不过要提醒一句,便秘星人可得绕道走,这玩意儿收敛作用太强,吃多了怕是要"堵车"。

说到食补方子,山药莲子粥绝对排第一,山药补脾肺肾,莲子养心固精,两者熬粥天生绝配,我每周都会煮两次,方法特别傻瓜:鲜山药去皮切块,干莲子提前泡发,和大米一起煮40分钟,出锅前撒点枸杞,绵密清香还不腻,坚持喝一个月,你会发现爬楼梯不喘了,精神头也足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固涩中药虽好,可不能乱来,就像家里漏水,得先找到漏点再补,如果是实热证(比如高烧便秘)、湿热重(舌苔黄腻)的情况,吃了反而适得其反,去年有个哥们儿听信偏方,上火长痘还猛吃芡实,结果痘痘爆得更厉害,这就是典型用错地方。

现在市面上固涩类中成药也不少,像缩泉丸治尿频、金锁固精丸治遗精,但千万别自己当医生,我同事李姐更年期总出汗,自行买了玉屏风散吃,结果胸闷难受,后来中医告诉她,她这种情况需要加龙骨牡蛎才对症,所以说,吃药前还是找专业大夫把把关最稳妥。

最后教大家个自测小方法:如果经常感觉乏力像背着壳的蜗牛,动不动就心慌气短,手心脚心发热出汗,八成就是该补固涩了,这时候不妨用黄芪10克、五味子5克、红枣3颗煮水喝,这可是经典益气固表方,记住要用温水冲泡,沸水会破坏有效成分哦。

说到底,咱们身体就像精密机器,固涩中药就是给松了的螺丝拧拧紧,但再好的补品也比不上规律作息,毕竟夜里11点不睡觉,吃仙丹也救不了透支的肾精,养生这事急不得,慢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