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煲汤放中药会不会上火?""药材和食材怎么搭配不串味?"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,我跟着老中医学过三年药膳,自己也试汤试了上百锅,发现只要摸透药材的脾气,煲汤真没那么多玄乎。
春日祛湿先调肝 广东人最懂春困其实是湿气重,这时候别急着补,要先给身体来场"大扫除",推荐个茯苓薏米老鸭汤,鸭肉选一年以上的老鸭,剁块后用炒盐搓洗去腥,茯苓打成粉更容易出味,配上炒过的薏米,汤锅边放几片姜醋,小火慢炖两小时,汤面浮着层油花却不腻,喝完整个人像被熨平了褶子。
有次邻居家小孩湿疹反复,我就教她加10克土茯苓,这味药看着普通,却是祛湿毒的高手,不过要记住,鲜土茯苓要刮净表皮,不然容易发麻,炖汤时千万别放红枣枸杞,这些甜腻的东西会跟祛湿药材打架。
夏季清补有门道 三伏天总碰见拿着人参煲汤的阿姨,其实这时候更需要"清补",麦冬石斛瘦肉汤就很适合,麦冬选温县的,石斛要霍山的,和猪展肉一起炖,重点在出锅前15分钟撒盐,过早放盐会让药材发苦,去年有个小伙子连喝三天,说晚上终于不着火了,其实就是心火降下来了。
但要注意,石斛表面有层膜,炖之前要用牙刷轻轻刷洗,配瘦肉最合适,换成鸡肉容易燥,要是熬夜党,加3颗无花果,清甜的味道能骗过不爱喝药的娃。
秋燥润肺别乱补 前阵子闺蜜咳嗽半个月,天天冰糖雪梨没用,我给她开了个杏仁川贝老鸽汤,这里有个窍门:甜杏仁要现敲现用,药房买的苦杏仁得用温水泡三遍,老鸽焯水时加勺米酒,能去掉血腥味,炖盅里放块陈皮,既能化痰又解腻。
特别提醒,川贝母很娇贵,冷水下锅才会释放药效,有回看见有人把整颗川贝直接丢进去,那可白搭了,正确做法是捣碎后用纱布包着炖,喝完汤再把纱布袋提出来。
冬季进补先引补 立冬后别急着吃阿胶,先用芡实淮山羊肉汤打底,羊肉选带皮的羊腩,飞水时加萝卜吸膻味,芡实要提前泡发,淮山切片后立刻泡盐水防氧化,炖到羊肉酥烂时,汤里会浮着层琥珀色的油花,这时候加枸杞正合适。
有次看张大妈给孙子做十全大补汤,当归黄芪红参全往里扔,其实小孩子阳气足,冬天喝点太子参无花果汤就够了,记住所有补药都要比食材晚放半小时,不然药材味道会发柴。
煲汤避坑指南
- 药材别超食材量的1/3,不然喝起来像吃药
- 腥味重的肉类(羊肉、排骨)一定要先飞水
- 含挥发油的药材(砂仁、陈皮)要后下
- 金属器具会破坏药效,首选陶土锅
- 感冒发烧时停喝药膳,别让邪气闷在体内
最后说个冷知识:同种药材在不同产地效果差挺多,就像新会陈皮炖咸汤,广陈皮更适合甜汤,建议大家去正规药房买标注产地的药材,别在菜市场买那些灰扑扑的"边角料",下次煲汤前,先想想这季身体需要什么,别把汤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