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中药名称大全,功效+药性+部位,老中医都在用的归类法

一归堂 2025-05-03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最近好多朋友在后台留言,说整理中药名称时总是记混记乱,其实中药分类就像整理衣柜,把当归放进"补气血"抽屉,金银花搁在"清热解毒"格子,这样记起来就顺多了,今天咱们把中药名称按功效、药性、药用部位三大维度梳理清楚,保准你看完就能在药房不迷路!

按功效分类:治病就像组队打怪 中药最实用的分类法就是看它能治啥病,这就像给药材贴上"技能标签",比如感冒发烧时,医生开的"解表药"就是先锋队: • 发散风寒队:麻黄、桂枝、紫苏 • 发散风热组:薄荷、桑叶、菊花 • 祛风湿军团:独活、威灵仙、徐长卿

要是上火牙疼,就得请"清热药"凉凉: • 清热泻火药:石膏、知母、芦根(像消防员浇灭实火) • 清热燥湿派:黄连、黄芩、苦参(专治湿热引起的痘痘湿疹) • 清虚热组:地骨皮、青蒿、银柴胡(对付阴虚内热的盗汗)

身体虚弱需要进补时,"补益药"就该上场了: • 补气四君子:人参、党参、西洋参(适合累成狗的上班族) • 补血三姐妹:当归、熟地、白芍(姨妈期必备闺蜜) • 补阳小暖炉:肉桂、杜仲、巴戟天(怕冷星人冬季法宝) • 补阴润燥剂:沙参、麦冬、玉竹(干咳咽炎救星)

按药性分类:四性五味像性格测试 中药讲究"四气五味",就像给药材做性格测评,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: • 大寒选手:黄连、栀子、石膏(火气旺时急需降温) • 微寒居士:金银花、夏枯草、淡竹叶(温和去火不伤身) • 大热猛将:附子、干姜、肉桂(寒冬手脚冰凉的救星) • 温性暖男:黄芪、白术、陈皮(健脾养胃好搭档)

五味对应五脏,记住这些味道密码: • 甘味家族:甘草、大枣、蜂蜜(像温柔妈妈滋润脏腑) • 酸味军团:五味子、乌梅、山楂(收敛止汗固精的高手) • 苦味良药:黄连、苦瓜、莲子心(良药苦口利于病) • 辛味悍将:生姜、花椒、细辛(发散风寒的急先锋) • 咸味代表:海藻、昆布、牡蛎(软坚散结消肿块)

按药用部位分类:从头到脚都是宝 很多中药名字直接暴露身份, • 根茎部大队:

  • 人参(万药之王,补气圣品)
  • 黄芪(豆科植物的甜蜜根)
  • 当归(妇科圣药,伞形科当家) • 果实种子团:
  • 杏仁(止咳平喘还美白)
  • 枸杞(明目养生小网红)
  • 薏苡仁(祛湿利水消肿腿) • 花叶家族:
  • 菊花(清肝明目抗辐射)
  • 荷叶(消暑减肥刮油脂)
  • 艾叶(艾灸驱寒暖子宫) • 树皮组织:
  • 桂皮(炖肉香料也是温阳药)
  • 丹皮(清热凉血治痤疮)
  • 秦皮(明目止痢护肠道) • 动物宝石:
  • 珍珠(安神养颜搽脸粉)
  • 蝉蜕(抗过敏退烧止痒)
  • 鹿茸(补肾壮阳土豪专供)

特殊分类:这些中药有专属座位 有些药材因为特性独特,需要单独归类: • 芳香化湿组:藿香、佩兰、砂仁(梅雨天祛湿神器) • 利水渗湿队:茯苓、泽泻、车前草(水肿虚胖克星) • 安神助眠组:酸枣仁、合欢皮、远志(失眠星人救星) • 活血化瘀团:川芎、红花、益母草(痛经宫寒必备) • 化痰止咳派:贝母、桔梗、枇杷叶(咳嗽痰多必囤)

记住这些分类诀窍,去中药店抓药时就能胸有成竹,比如熬夜上火别急着吃黄连,先看是实火还是虚火;手脚冰凉别乱补人参,得辨清楚是气虚还是阳虚,下次整理药箱时,不妨试试用分类收纳盒,把陈皮和茯苓放一起,把菊花和枸杞组CP,保证你家中药柜比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