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!窗户缝里钻风怎么办?"小时候每到冬天,我妈就会从药盒里摸出几块黑褐色的根片,"这是防风,煮水熏熏就不冷了。"在北方生活了三十年,我发现老辈人对抗寒风的秘诀,全藏在这些朴实无华的中药里,今天咱们就聊聊北方常见的防风中药,看看哪些药材能当好身体的"挡风卫士"。
防风:草原上的"风盾" 要说防风界的扛把子,当属同名药材防风,这种伞形科多年生草本,在内蒙古草原成片生长,根茎粗壮如小萝卜,老中医常说"防风如屏风",它能把窜进体内的寒风挡在气血之外,去年我感冒鼻塞,姥姥用防风加生姜煮水,蒸汽熏完鼻子立马通气,这效果比药店买的通鼻贴还灵。
不过要认准正品防风,市面上有用川芎冒充的,真防风断面有"朱砂点",闻着带股特殊的甜腥味,新鲜防风炖鸡汤最补气,剖腹产后喝这个汤,既能祛风又能催奶,我们小区好几个宝妈都这么喝。
羌活:高原来的"祛湿防风手" 在青海牧区采药的舅舅告诉我,羌活专治"风湿双邪",这种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棕褐色根茎,对付北方阴冷潮湿的"贼风"特别管用,记得有年梅雨季,我爸腰疼得直不起来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羌活,用黄酒泡过再炒热外敷,当天就能缓解疼痛。
但羌活药性烈,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我们家常备羌活粉,遇上淋雨受凉,冲服3克就能截断病势,不过孕妇千万不能碰,这玩意活血力度堪比藏红花。
独活:藏在深山的"风湿克星" 别听名字带"独",这药材在北方可是家家必备,河北老乡教我认独活:叶子像芹菜,根须多且臭,但它祛下半身风寒湿的本事一流,老寒腿泡酒必加它,我奶奶每到立冬就泡药酒,当归、独活、木瓜三样沉底,喝到春节关节都不疼。
有次爬山扭脚,导游采了新鲜独活捣烂敷膝盖,凉丝丝的镇痛效果立竿见影,不过独活有小毒,连续吃超过一周要停两天,最好搭配甘草解毒。
白芷:厨房里的"风寒管家" 谁家调料盒里没有白芷片?这个自带茴香香气的药材,其实是解表散寒的高手,去年流感爆发期,我每天用白芷泡茶,不仅没中招,连慢性鼻炎都好转了,北方人包牛肉饺子必放白芷,既能去腥还能预防着凉。
但白芷见光易失效,得装在深色玻璃瓶里,治疗头痛有个土方:白芷粉加蜂蜜调匀,睡前涂太阳穴,比风油精温和多了,不过阴虚血热的人要少用,容易上火。
细辛:东北林海的"透骨搜风箭" 吉林老家的参农说细辛是"打风先锋",这长着绒毛根的药材,能钻进骨头缝里抓风邪,有次滑雪冻伤脚趾,老中医让我用细辛煎汤泡脚,结果当晚就不痒了,但细辛有毒,用量严格控制在3克以内,且不能连续用超过5天。
辨别真假细辛要看须根,真品须根弯曲像鸡爪,现在有些不良商家用杜衡冒充,那种叶子发蓝的千万买,我们村有老人误食假细辛中毒,送医院洗胃才救回来。
苍耳子:路边野草的"隐形口罩" 这种浑身带刺的野草籽,却是天然抗过敏神器,每到柳絮季,我用苍耳子煮水熏鼻,打喷嚏次数能减少大半,它还能治慢性荨麻疹,捣碎加醋调糊敷患处,止痒效果比皮炎平还快。
不过苍耳子有小毒,内服必须炒黄破坏毒性,我邻居用生苍耳子泡酒喝,结果上吐下泻进医院,记住要小火炒到深褐色再用,每天不超过9克。
桂枝:月桂树的"温通将军" 别小看做调料的桂枝,它可是"血中之风药",有年冬天手脚冰凉到失眠,老中医让我用桂枝、当归泡脚,连泡七天终于能睡踏实觉,女性经期腹痛,用桂枝加红糖煮水,既能暖宫又能驱寒。
但桂枝会耗损阳气,夏天千万别用,我试过用它煮酸梅汤,结果半夜燥热惊醒,体质壮实的北方人适合秋冬用,搭配白芍能平衡药性。
秦艽:昆仑山的"退黄防风侠" 这种长在西北高寒地带的龙胆科植物,是黄疸型肝炎的克星,有次爸爸工地淋雨发烧,大夫开方里有秦艽,退烧同时把关节痛也治好了,它还能治痛风红肿,配威灵仙煎汤外洗,三天就能消肿。
不过秦艽味道极苦,我们小孩都叫它"苦口良药",熬药时要加冰糖中和,否则喝完苦得想吐,孕妇忌服,这药会刺激子宫收缩。
徐长卿:名字浪漫的"止痛防风草" 光听名字就很有诗意,其实它是治疗风湿痛的猛将,有年爷爷腰突发作,用徐长卿捣烂加白酒热敷,当天就能翻身,这药特别擅长治"游走性疼痛",就像风在身体里乱窜的那种疼。
但徐长卿鲜草有毒,必须晒干后用,我们村有人用鲜草泡酒喝,结果中毒住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