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明明睡够8小时还是累""粉底都盖不住脸上的暗黄""爬三层楼就喘到不行"......这些问题十有八九都和气血不足有关!作为研究中医养生5年的自媒体人,今天带大家扒一扒老祖宗留下的补气血名方,看看这些流传千年的药方到底藏着什么玄机。
【现代人的通病:气血双亏】 办公室里25岁的小姑娘保温杯里泡着枸杞,30岁二胎妈妈每天靠咖啡续命,40岁大叔体检报告写着"疲劳综合征"......我们这代人一边熬夜追剧一边喝着益气养血口服液,这种"作死式养生"根本补不进骨子里,中医说的气血可不是西医的血液概念,气推着血在经络里跑,就像汽车的油和发动机,哪个环节出问题都抛锚。
【四大金刚之四物汤:妇科圣方的前世今生】 要说补气血界的扛把子,四物汤必须C位出道,这个由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组成的千年古方,简直就是古代版的"阿胶糕",我认识个中医世家的闺蜜,每次生理期必煲这个汤,她说这就相当于给子宫做SPA,现在有些奶茶店都推出"四物奶茶",不过姐妹们别傻乎乎当饮料喝,真要调理还得正儿八经煎药。
当归就像个交通警,指挥着气血往该去的地方跑;白芍是温柔的安抚者,给肝脏做个按摩;川芎堪称活血界扫地僧,专治各种不通;熟地就是个老实人,踏踏实实滋阴补血,这四个老搭档配合起来,特别适合月经量少、手脚冰凉、面色萎黄的女性,但注意哦,感冒发烧时千万别喝,不然就像火上浇油。
【进阶版八珍汤:气血双补的全能选手】 如果说四物汤是偏科生,那八珍汤就是妥妥的学霸,它在四物汤基础上加了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,直接组成"气血双补天团",我表姐去年术后虚弱,老中医开的就是这个方子,她喝了一个月,原本像林黛玉似的风一吹就倒,现在能跟着孩子满小区跑了。
人参负责给身体充电宝充满电,白术就像个管家婆,把吃进去的营养分类收纳,茯苓利水渗湿,甘草调和诸药,这八个兄弟抱团作战,特别适合长期劳累的上班族、大病初愈者、产后妈妈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慎用,小心补得上火长痘。
【隐藏高手归脾汤:心脾同调的妙方】 有些小伙伴明明睡够8小时还老是心慌心悸,记忆力像漏勺,这时候就得请出归脾汤了,这个出自《济生方》的古方,用党参、黄芪、白术补气,配合当归、龙眼肉养血,酸枣仁、远志安神,生姜、大枣调和脾胃,特别适合脑力工作者、备考学生、更年期女性。
我邻居家孩子高考前喝这个汤,焦虑失眠明显好转,不过要注意,这个方子偏温补,湿热体质的人喝多了容易起口疮,建议搭配点菊花茶,既能清热又不影响药效。
【急救包当归补血汤:贫血星人的救星】 说到补气血,怎么能少得了当归补血汤?这个只有黄芪和当归两个成员的极简配方,却是治疗血虚的经典组合,黄芪用量是当归的5倍,就像大哥带着小弟,一个补气一个生血,1+1>2的效果。
我有个贫血的闺蜜,血红蛋白常年低于110,每个月靠这个汤硬撑过生理期,现在她出门包里都备着黄芪当归切片,像嗑瓜子一样时不时嚼几片,不过这个方子更适合单纯性贫血,如果是地中海贫血之类的遗传问题,还是要听医生的话。
【现代人该怎么用好这些古方?】 现在药店能买到各种中成药,但真心建议有时间的还是自己煎药,就拿四物汤来说,当归要冷水浸泡20分钟,熟地得用纱布包着煮,不然药渣粘糊糊的很影响口感,我试过用养生壶煮,设置"药膳"模式,下班回来就能喝到温热的药汤。
实在没空煮药的,可以选择科学中药粉,台湾和香港流行的这种浓缩颗粒,冲着喝挺方便,不过要注意看成分表,有些添加了西药成分,最保险的还是去医院找中医辨证,我上次看诊时医生把脉后,居然在我的基础方里加了山楂,说是怕我滋腻碍胃。
【划重点:补气血不是吃仙丹】 最后敲黑板说三点:第一,补气血就像存钱,得细水长流,指望喝两天汤就容光焕发不现实;第二,忌口比吃药更重要,冰饮、熬夜、生气这些都是偷气血的贼;第三,舌苔厚腻、感冒发热、孕妇哺乳期都要停服,别把补药变毒药。
这些千年古方经过时间检验,但绝不是万能灵药,建议大家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,再决定怎么用,毕竟适合自己的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