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中药会导致血糖升高?这8种药材糖尿病患者要警惕!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总有人问:“中药调理身体是不是特安全?糖尿病患者能不能随便喝中药?”其实啊,中药讲究“一人一方”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可能变“刀”,尤其是下面这几种常见中药,吃错了可能让血糖坐火箭!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可能偷偷抬高血糖的“坑货”。


甘草:甜嗓子的“温柔杀手”

很多人嗓子疼、咳嗽就爱泡点甘草茶,但它可是血糖的“隐形推手”,甘草里的甘草酸会干扰胰岛素的降糖作用,还能促进身体合成糖分,更扎心的是,它味道发甜,不少中成药(比如止咳糖浆、润喉片)都悄悄加了甘草,建议糖尿病患者吃含甘草的药前,一定看看成分表,别以为“天然”就等于安全。


人参:补气养身,但别补过头

人参是个好东西,但架不住有人拿它当饭吃,人参里的人参皂苷会促进肝糖原分解,相当于给肝脏发了条短信:“快放糖!”尤其是红参、野山参这类热性参,吃多了血糖蹭蹭涨,如果是气虚体弱的糖友,非要用人参,记得选白参这种温和的,而且必须掰碎了泡水喝,一次不超过3克。


当归:活血圣品,但糖友慎用

女人调理月经最爱当归,但它含有阿魏酸和多糖,可能会影响胰岛素敏感度,想象一下,当归炖鸡、当归煮蛋……这些“补血大餐”对普通人是滋补,对糖友可能就是“甜蜜负担”,如果医生开了含当归的方子,记得问清楚怎么搭配其他药材中和副作用。


黄芪:补气扛把子,也可能补高血糖

黄芪煲汤、泡水号称“提高免疫力”,但它含有黄芪多糖,会抑制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酶,就是让糖分消耗变慢,如果是气虚乏力的糖友,少量用黄芪(比如10克以下)可能没问题,但长期大量喝黄芪水,小心血糖仪数字吓到你!


大枣:你以为的健康零食,其实是糖分炸弹

“一天三颗枣,青春不显老”?这可能是“血糖不友好”,干枣的含糖量高达60%-80%,比饼干还猛!就算炖汤放几颗,隐形糖也会悄咪咪累积,实在想吃,不如用3颗枣换成1小块山药,既能补脾还不升糖。


龙眼肉:滋阴养血,但别当零嘴吃

桂圆干、龙眼肉也是中药房里的常客,但它俩的果糖含量高得吓人,想想看,一把龙眼肉下肚,相当于喝了半杯蜂蜜水,如果医生开方里有龙眼肉,建议主动提醒减量,或者用枸杞代替一部分。


熟地黄:补肾良药,但黏腻碍胃

熟地黄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,能补肾阴,但质地黏腻,容易影响消化功能,中医说“脾胃运化差则血糖难控”,尤其对本身胰岛功能弱的人,长期用熟地黄可能加重代谢负担,如果需要滋阴,可以搭配砂仁、陈皮这类理气药平衡。


鹿茸:壮阳猛将,糖友碰不得

鹿茸、鹿角胶这类动物药,含大量氨基酸和激素样物质,吃了容易让人感觉“精力充沛”,实则可能扰乱内分泌,糖友本身激素调节能力差,再补鹿茸,就像给火上浇油,搞不好还会引发并发症。


糖友用中药的4条保命指南

  1. 别自己开方!
    哪怕是养生茶配方,也得让中医摸脉后调整,比如同样手脚冰凉,有人是阳虚,有人是血瘀,用药完全不一样。

  2. 注意药材隐藏糖分
    除了大枣、龙眼,蜂蜜、饴糖、麦芽糖这些“辅料”也藏在药膏、丸剂里,买药时瞪大眼睛看成分。

  3. 学会“偷梁换柱”
    很多方子能替换药材,比如用淮山药代替部分大枣,用葛根替代甘草,记住一句话:能选无糖版绝不选加糖款!

  4. 随时监控血糖
    吃中药期间每天多测1-2次血糖,尤其是刚开始喝的那周,如果发现某天数值飙升,赶紧停药找医生。


最后唠叨一句

中药不是毒药,但也不是万能药,与其迷信“纯天然”,不如老老实实打胰岛素、吃降糖药,真需要中药调理,辨证精准+小剂量+勤监测,才是稳血糖的正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