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跨界国潮风再起,当千年药方遇上Z世代新玩法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"老板,来杯熬夜水加人参!"在杭州河坊街的拐角处,24岁的小夏熟练地向中药咖啡馆店员点单,这间挂着红灯笼的店铺里,黄芪美式、枸杞拿铁、陈皮乌龙茶在菜单上排成队列,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当归香气,谁能想到,老字号中药铺的转型竟在年轻人中掀起了"朋克养生"的旋风?

国潮觉醒:老药柜里的时尚密码

走进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,汉唐风格的装修里混搭着ins风打卡墙,95后店长阿杰展示着他们的明星产品——装在试管里的浓缩中药液,"这是我们特意设计的旅行装,很多留学生带着登机",玻璃柜台里,茯苓饼干、山楂丸变成精致的伴手礼,连说明书都印上了二次元插画。

这种现象并非个例,数据显示,223年天猫平台中药衍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7%,其中63%的购买者是25岁以下群体,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墨观察:"年轻人不是突然爱上吃苦汤药,而是把中药当成了文化符号,就像穿汉服要配香囊,喝奶茶也要有养生概念。"

破圈实验:当本草遇见咖啡因

广州越秀区的"百草堂"茶饮店门口,排队的长龙里有举着云台相机的探店博主,也有拎着帆布包的学生情侣,招牌产品"四物汤奶茶"用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熬制茶底,搭配鲜牛奶,每月卖出三万杯,创始人林婉婷坦言:"最开始担心药味太重,没想到大家觉得'很上头'。"

这种混搭正在突破次元壁,成都春熙路出现的中药火锅店,用草果、丁香代替传统香料;西安回民街的肉夹馍摊位推出"八珍糕夹馍";甚至美妆界也刮起"草本风暴",片仔癀珍珠霜、双妹玉容霜成为小红书爆款,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明远指出:"这不是简单的跨界,而是传统文化IP的价值重构。"

流量密码背后的文化暗涌

在抖音拥有280万粉丝的"神农实验室"账号里,90后药师小满用液氮冷冻技术制作中药冰淇淋,视频中,她将薄荷脑融入巧克力脆皮,把阿胶枣打成慕斯,每期都有百万点赞。"我们不是在发明新药物,而是在制造文化触点。"她的团队正在开发二十四节气限定款药膳盲盒。

资本市场嗅到了商机,2023年上半年,中药概念股融资额超50亿元,其中70%流向文创周边领域,但热潮中也暗藏隐忧,某网红青梅酒品牌因虚假宣传"古法酿制"被罚,暴露出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,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强提醒:"文化赋能不等于消费传统,该守的底线要守住。"

老字号的新战场

苏州雷允上的电商直播间里,第五代传人正在演示如何用VR技术参观百年药材库,他们开发的"节气养生日历"APP,把紫苏叶采摘提醒和手机闹钟联动,这种数字化转型让百年老号重获新生——2023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5%,90后用户增长210%。

但革新之路并不平坦,天津达仁堂推出的智能煎药壶曾遇冷,直到设计师把外观改成敦煌飞天造型才打开市场。"要让科技产品有温度",产品经理王磊感慨道,现在他们研发的舌象诊断小程序,每天为20万用户提供体质辨识服务。

站在西湖边的新中式茶空间里,落地窗外是粼粼波光,屋内飘着桂花九曲红梅的清香,00后服务员小雨熟练地用戥子称取玫瑰花,"很多客人专门来测体质,顺带买我们的定制茶包",这场景让人想起《梦粱录》记载的南宋临安城:当年的药市喧嚣,正以新的形态在现代社会延续,只是不知千年前的杏林高手们,看到后世把黄连素做成星空糖、用区块链技术溯源人参,会作何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