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腰酸腿软、精神不济?不少朋友开始关注补肾养生,但抓回来的中药不会熬可就白费了,今天请中医院张大夫讲讲补肾方剂的正确煎法,原来砂锅和不锈钢锅差别这么大!
经典补肾方药材解析 咱们先看看常见的补肾基础方:熟地黄15g、山药12g、山茱萸9g、茯苓10g、泽泻6g、丹皮6g(六味地黄汤基础),张大夫说这组"三补三泻"的配伍最妙,既能滋阴补肾又不滋腻,要是怕冷明显,可以加3片炮附子;潮热盗汗就加知母、黄柏各6g。
熬药前必做的准备工作
- 器皿选择:首选陶瓷砂锅,没有的话不锈钢锅也能凑合,但千万别用铁锅铝锅,去年有个小伙子用高压锅熬药,结果黏锅底还炸了个小口
- 药材浸泡:头煎前要冷水浸泡30分钟,像枸杞、菊花这些容易出味的单独泡,特别提醒:鹿茸片要单独包起来,不然碎渣满锅跑
- 特殊处理:龟甲、鳖甲这些要先煎40分钟,而砂仁、钩藤要后下,在包装袋上记得标清楚
四步熬出药效最大化 第一步:头煎用水量要没过药材2厘米,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熬,张大夫特别强调:"电磁炉调800瓦刚好,手机定时器设25分钟" 第二步:二煎加水只需没过药材,这次沸腾后15分钟就行,注意看火候,熬干了可就成糊锅巴了 第三步:合并两次药液时要用纱布过滤,那些药渣里还剩不少有效成分呢 第四步:趁热分装,最好用带刻度的保温杯,早晚各喝150ml最合适
这些细节决定疗效
- 忌用铜铁:去年有位大哥用铜壶熬药,喝完舌头都绿了
- 盖不盖盖:挥发性药材(薄荷、佩兰)要敞盖煮,防止有效成分散失
- 时间把控:滋补药多熬会儿无妨,但解表药超过20分钟药性就跑偏了
- 趁热喝还是放凉?张大夫建议:"温服不凉胃,37度左右最宜吸收"
不同体质的加减技巧
- 怕冷型:加肉桂3g、杜仲10g,熬药时可以加点黄酒做引子
- 上火型:用生地代替熟地,再加6克麦冬
- 湿气重:茯苓加量到15g,搭配薏苡仁10g同煮
- 上班族:把药材打成粗粉,保温杯焖泡当茶饮
常见误区要注意 × 隔夜药当早餐:放冰箱也别超过12小时 × 用药罐煮粥:粘锅不说还破坏药性 × 随意加糖:实在苦就含块水果糖,别往锅里倒 × 混合西药:中西药间隔1小时服用最安全
食补搭配更有效 熬药当天可以吃些黑豆炖排骨、板栗烧鸡,张大夫特别推荐:药渣别扔,加点花椒、生姜煮水泡脚,全身暖乎乎的,但切记孕妇、感冒发烧期间要停服,具体还得找大夫把脉定方子。
现在知道怎么熬出好药汤了吧?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建议先找正规中医辨证开方,要是自己试熬,记得做好记录,哪天喝了有什么反应都要记下来,复诊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