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能彻底调理气血不和吗?30年老中医告诉你真相!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医生你看我这舌头,是不是气血不足?"小张把手机里的舌象照片递给我时,屏幕反光在他熬夜泛青的眼眶上,这场景我在诊室里见了快二十年,每次看到年轻人被"气血不和"折磨得愁眉苦脸,就想起自己刚行医时遇到的王大姐。

那年我跟着师父坐堂,四十岁的王大姐拄着拐杖进来,脸色蜡黄得像秋天的树叶,她说自己浑身没劲,怕冷又怕热,月经像关不紧的水龙头,滴滴答答能拖半个月,西医查遍了没问题,最后诊断是"植物神经紊乱",师父摸着她冰凉的手,摇头说:"这是气血两亏啊。"

当时我觉得师父开的那几味黄芪、当归平平无奇,没想到三个月后王大姐居然能跑来诊所,她脸蛋透着健康的红晕,神采飞扬地说现在能跳广场舞了,这事给我上了第一课:中药调气血真不是闹着玩的。

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,捧着手机查症状,把#气血不足#刷成热搜词,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,却整天喊着手脚冰凉;熬最深的夜,敷最贵的面膜,喝最苦的中药,看着他们,就像看见二十年前的自己——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时,我也以为几副补药就能包治百病。

去年春天接了个特殊病例,二十九岁的程序员小陈,颈椎僵硬得像机器人,每天靠咖啡续命,他说自己试过阿胶糕、红枣枸杞茶,甚至网购了"气血双补丸",结果越补越便秘,我看他舌苔厚腻,脉象滑数,忍不住乐了:"你这是河道堵了乱加水,不淤才怪!"

这事儿让我想起中医说的"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",气血不和就像自行车链条生锈,光给齿轮上油没用,得找到卡住的地方,现代人十个里有八个是痰湿体质,胡吃海塞又不运动,经络里堆满代谢垃圾,这时候猛灌补血汤,好比往积水的地下室倒水,越补越糟。

上个月邻居刘阿姨拎着两大盒阿胶来敲门,说是女儿孝顺买的,我看着她油光发亮的舌头,劝她先停两个月,果然两周后她痔疮发作,哭着说我英明,现在她学会用山楂荷叶茶刮油,配合艾灸足三里,整个人轻盈了不少。

真正能彻底调理气血的,从来不是某味神药,我常跟病人比划:人体就像精密的水车,气是转动的风轮,血是水槽里的水流,风轮转不动(气滞),水流就会瘀堵;水槽漏了(出血),风轮也白转,有经验的中医就像老木匠,先看哪根榫头松了,哪块木板裂了。

前阵子治好个顽固性偏头痛的患者,全家人都以为是气血虚,仔细问才知道她常年吃冰激凌,小腹凉得像冰窖,我用吴茱萸泡脚给她暖脚,配上桂枝茯苓丸化瘀,两周就不疼了,这不就是《黄帝内经》说的"寒则凝,温则行"么?

说到底,中药调理气血就像修理古董钟,你得耐心找哪里零件坏了,是发条松了还是齿轮缺油,急不得,猛药反而会震碎精密部件,我师父留下的紫砂壶里,泡着参须麦冬的养生茶,他说这叫"细水长流养正气"。

最近总有人问我有没有"气血双补速效方",我就指着诊所门口的梧桐树说:"你看这树苗,春天浇大粪长得快,冬天一场雪就冻死,咱们调理气血也得遵循四季规律,春生夏长秋收冬藏。"那些月销过万的网红膏方,不过是化肥催长的大棚蔬菜,哪有山林野草经得起风霜?

昨天小张发消息说开始早睡,意外发现不用喝中药也不头晕了,我回他个笑脸,想起王大姐现在成了我们诊所的义工,逢人就说"气血要养不要补",或许这就是中医的智慧——最好的药不在药房,在日升月落,在一粥一饭,在放下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