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祛湿必看!这5味中药帮你轻松赶走湿热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越来越热,很多小伙伴都感觉身体黏糊糊的不舒服,早上起来舌头上一层黄腻腻的苔,上厕所总觉得排不干净,脸上还时不时冒几颗红痘痘——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:体内湿热太重啦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"祛湿法宝",教你用几味常见的中药,把闷在身体里的湿热之气一扫而光。

【第一味:茵陈——肝胆湿热的"清洁工"】 说起清热利湿,老中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茵陈,这东西看着像路边野草,却是治疗黄疸的特效药,记得去年邻居王叔脸色发黄去医院,医生说他肝胆湿热,开了茵陈蒿汤,才喝了三天,原本黄澄澄的眼白就淡下去了,效果特别明显。

平时我们可以用茵陈煮水当茶饮,抓一把茵陈加两片生姜,煮开后焖五分钟,刚开始喝会觉得微苦回甘,坚持喝一周,你会发现早晨起床不再觉得嘴巴发粘,小便也变得清爽透亮,不过要注意,茵陈性凉,胃寒的朋友可以搭配红枣一起煮。

【第二味:黄芩——上火家庭的"灭火器"】 前几天闺蜜家孩子满月宴,桌上全是辣椒炒肉、啤酒鸭这些重口味菜,结果第二天她就顶着两个红肿的口腔溃疡来找我,我赶紧给她包里塞了两包黄芩茶,这味中药最擅长对付湿热引起的上火,特别是那种喉咙痛得像刀割、嘴角起泡的情况。

黄芩可以直接含服粉末,也可以煮粥时放3克,记得要选切片完整的,那些碎末多的可能是陈年旧货,有个小窍门:用黄芩水蒸米饭,蒸出来的饭带着淡淡的青色,吃着特别清爽,还能解暑气。

【第三味:茯苓——脾虚湿重的"烘干机"】 有些朋友明明没吃多少,肚子却胀得像气球,大便总粘马桶冲不干净,这就是典型的脾虚湿热,这时候就得请出茯苓这位"健脾高手",我家常年备着茯苓粉,早起冲一杯比咖啡还提神。

新鲜茯苓可以炖鸡汤,晒干的直接打粉做面膜,上周我妈用茯苓粉掺蜂蜜敷脸,本来油腻的长痘肌,用了三次就感觉毛孔都在畅快呼吸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少吃,容易口干舌燥。

【第四味:薏苡仁——关节酸痛的"按摩师"】 梅雨季节最难受的不是潮湿,而是浑身关节像灌了铅,这时候就要靠薏苡仁来"疏通经络",我奶奶每到回南天就天天熬薏米红豆粥,她说喝了全身筋骨都松快,现在超市还有现成的芡实薏仁茶包,上班族随身带着特别方便。

不过要提醒下大家,薏米性寒,女生生理期最好停一停,可以学广东人那样炒过再煮,既能祛湿又不伤脾胃,上次我试着用破壁机打薏米豆浆,没想到比外面买的杂粮饮好喝十倍!

【第五味:泽泻——水肿虚胖的"排水阀"】 有没有发现久坐族的小腿总是肿得按下去一个坑?这就是湿热在下肢淤积的表现,泽泻这味药听着陌生,其实就像身体的抽水机,我试过用泽泻煮冬瓜汤,当天晚上跑厕所次数变多,但第二天整个人轻了好几斤。

不过这味药味道很怪,像洗药材的水腥味,建议大家煮汤时多放姜片,或者做成药枕,我爷爷以前总失眠,换了泽泻枕头后,说每天睡得特别香,脑袋也不昏沉了。

【祛湿小妙招】 光吃药还不够,咱们得给湿热找个出口,每天踮脚尖走路十分钟,能激活足底涌泉穴;下午三点敲带脉(腰两侧)五十下,帮助身体排出水湿,饮食记住"三少三多":少油炸、少冷饮、少甜点,多吃绿叶菜、多喝温水、多吃醋泡姜。
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调理讲究对症,如果吃了两周还没改善,或者出现拉肚子、头晕这些情况,一定要去找中医师把脉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,找到适合自己的祛湿方案才是关键,这个夏天,愿你的身体像刚摘的莲藕,清爽通透不淤堵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