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说"吃啥补啥",但您知道吗?咱们厨房里常见的果皮、树皮,摇身一变就是中医眼里的宝贝药材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生活里的"皮"中药,看完保准您对家里的边角料刮目相看!
陈皮:广东人煲汤的"灵魂伴侣"
要说最接地气的皮类中药,当属橘子皮晒成的陈皮,别小看这皱巴巴的干货,它可是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的理气良药,老广们煲汤放两片,不仅能去腥增香,还能调理脾胃胀气,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妈天天用陈皮煮水给我们喝,说是能化痰止咳,不过新鲜橘子皮可不能直接用,要通风阴干至少3年才算"陈",不然容易上火哦!
现在市面上的陈皮价格跨度超大,新会产的正宗货要上百元/斤,辨别时记住三招:摸起来干燥不粘手,闻着有浓郁柑橘香,泡水后皮质厚实不易烂,平时用陈皮泡茶,加几颗红枣中和寒性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白领。
丹皮:痘痘肌的天然救星
年轻人熬夜爆痘别急着刷酸,牡丹皮才是古代"战痘"秘籍,这味清热凉血的药材,在《千金方》里就被用来治肠痈,现代研究发现,丹皮里的丹皮酚能抑制痤疮杆菌,闺蜜之前满脸冒痘,用丹皮磨粉混蜂蜜做面膜,两周就消下去大半,不过孕妇千万别碰,这药性偏猛,体质虚寒的人也要慎用。
买丹皮认准安徽铜陵产,外皮灰褐色带纵纹的才地道,日常保健可以用丹皮5克配山楂10克煮水,专治节日大鱼大肉后的积食上火,但注意别和大蒜同吃,否则容易刺激肠胃。
桂皮:厨房里的温阳专家
冬天手脚冰凉的朋友注意了,炖肉时加的桂皮可是温补肾阳的良药,这味辛甘的树皮能引火归元,古人常用它治疗腰膝冷痛,上次去看中医,大夫说我宫寒,就让我在经期前用桂皮3克+艾叶5克煮鸡蛋,连吃三天果然舒服多了。
不过超市买的桂皮分两级:越南产的薄而香,适合卤味;国产厚桂皮药效更强,熬药膳建议选断面紫红色的,这种含油量高,但阴虚火旺的筒子要少用,免得半夜口渴舌燥。
地骨皮:枸杞根的降火奇兵
都说枸杞养生,但挖出来的根皮更是宝贝,地骨皮味甘性寒,退虚热效果一流,隔壁王奶奶更年期潮热,每天用地骨皮15克煎水代茶,半个月就见效,这药材特别亲民,药店十块钱能买一大包,感冒发烧时配上白薇、知母,比输液还管用。
采收讲究春季挖根,洗净泥土趁鲜切片,劣质品往往发黑有霉斑,好的地骨皮应该是外糙内黄,闻着有淡淡焦糖味,不过低血压患者悠着点,这药降压效果明显。
茯苓皮:湿气重的隐形盔甲
梅雨季节浑身黏腻?试试茯苓的外层黑皮,这味利水渗湿的药,专门对付晨起水肿、头脸油腻,我试过用茯苓皮煮鲫鱼汤,不放盐只加姜片,连喝三天小腿浮肿消了一大圈,但它性质平和,得长期喝才有效果,急性腹泻时就别用了。
挑茯苓皮要看断面,雪白细腻没有杂质的为上,有些商家会用硫磺熏制,闻着有刺鼻酸味的千万别买,搭配冬瓜皮一起煮,堪称祛湿黄金搭档,上班族装保温杯里当茶饮特方便。
这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"皮"中药,每样都是千年经验的结晶,不过再好的药材也得对症,就像陈皮虽好,胃酸过多的人多喝两口就反酸,建议大家收藏这篇攻略,下次遇到小毛病先翻翻厨房柜子,说不定就能找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