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说"嘴里总是发苦像吃了黄连""嗓子眼像堵了团棉花""早上起来舌头苔厚得能刮下渣",这些症状十有八九都是湿热体质在作怪,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让人坐立不安的湿热问题,再给大家分享个祖传的中药调理方子。
先说说啥叫湿热体质,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既有湿气又带着火气,好比梅雨季节闷在塑料袋里的雨伞,又潮又闷还发热,这种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现这几个典型症状:早起嘴巴黏糊糊的、舌苔黄腻、小便发黄、大便粘马桶、脸上油光锃亮长痘痘、肚子胀气消化差,最烦人的是口干口苦,喝多少水都不管用,就像沙漠里浇花,表面湿润底下还是焦的。
我邻居张阿姨就是典型例子,去年三伏天她总说"嘴里苦得能腌咸菜",去医院查又没大毛病,开点西药吃着就好不吃就犯,后来找我们胡同口坐堂的老中医把脉,老先生一看舌苔一问症状,当场就说"你这是肝胆湿热惹的祸",给开了个方子,没想到三天就见效,连喝一周现在整天乐呵呵地说"嘴里终于不发苦了"。
这个神奇的小方子其实特别简单:茵陈15克、蒲公英10克、薏苡仁30克、茯苓10克、佩兰6克、甘草3克,每天早晚两次煎服,饭后半小时温服,重点来了,这六味药看着普通,搭配却暗藏玄机。
茵陈号称"湿疸要药",就像扫帚一样能把肝胆里的湿热扫干净,蒲公英清热解毒,专治各种上火症状,薏苡仁利水渗湿,把多余湿气通过小便排出去,茯苓健脾祛湿,相当于给脾胃装了个抽湿机,佩兰芳香化浊,专门对付口中异味,甘草调和诸药,还能护胃防寒凉,这几味药组合起来,既能祛湿又能清热,标本兼治。
有个在深圳做程序员的小兄弟按这个方子喝了三天,特意发语音跟我说:"哥,你这方子真神了!原来早上起来满嘴发苦,现在居然能尝出早餐豆浆的甜味了!"不过他偷偷把甘草换成冰糖,被我狠狠骂了一顿,记住中药讲究配伍,乱加东西反而影响药效。
除了吃药,日常调理更重要,湿热体质的人要像保养豪车一样精心:饮食上少吃肥甘厚味,什么火锅烧烤、冰镇啤酒、奶油蛋糕都要忌口,多吃绿叶蔬菜、冬瓜苦瓜、绿豆百合这些清火利湿的食物,特别注意晚餐要清淡,晚上8点后连水果都少吃,否则就像给湿气火上浇油。
还有个简单有效的代茶饮:取荷叶3克、菊花5朵、陈皮2克,开水冲泡当茶喝,荷叶升清降浊,菊花清肝明目,陈皮理气化痰,这三味药组合堪称"口腔清洁工",我办公室常备这个茶包,饭局应酬多了就来一杯,第二天准保不会口苦口臭。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调理贵在坚持,别指望喝两天就能断根,一般需要连续喝两周巩固效果,如果症状严重或者长期不好,还是要去找专业中医师把脉开方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,对症才能下药。
对了,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很多年轻人明明熬夜喝酒造作身体,却指望靠养生茶包解决问题,这就好比手机边充电边玩大型游戏,电池迟早要报废,咱们调理身体也得老老实实改掉坏习惯,配合药膳双管齐下才行。
要是觉得煎药麻烦,现在药店都能代煎中药液,真空包装放冰箱保存超方便,我二姨夫当年嫌煎药费事,结果把药当茶喝,半个月瘦了八斤,吓得赶紧恢复正常服药量,所以说再好的方子也要按规矩来,过犹不及啊!
大家有没有试过类似的中药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调理经历,记得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,说不定你随手一个分享,就能让人摆脱困扰多年的老毛病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