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熬完中药的药渣能不能泡酒啊?直接扔了怪可惜的!"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技术活,其实啊,这煎煮过的中药就像榨过汁的甘蔗渣,虽然精华少了,但只要用对方法,照样能酿出一坛好药酒,不过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,搞错了不仅浪费药材,还可能伤身子。
举个实在例子,上个月我二舅妈把熬完气血汤的当归黄芪渣直接泡了白酒,结果喝得晚上心慌冒汗,为啥会这样?这就是没搞清楚煎煮药和生药材泡酒的区别,咱们得先明白,煎过的药材就像被榨过汁的水果皮,有效成分还剩三四成,这时候泡酒讲究"废物利用"的智慧。
第一步要看药材属性,像人参、枸杞这种补益类的,煎煮后药性变得温和,特别适合泡低度养生酒,但要是清热解毒的金银花、板蓝根这类,熬完就该直接扔,别想着二次利用了,我邻居张大爷就拿煮过的蒲公英泡酒,结果喝得拉肚子跑急诊,这不就是典型教训嘛!
泡酒前必须做三件事:第一,把药渣彻底晾干,去年我表弟心急,药罐还没冷却就倒进酒里,结果三天不到就长毛变质,第二,选对酒精度数,50度以上的纯粮酒最保险,像高粱酒、米酒都行,那些花花绿绿的调制酒千万别用,第三,容器要选敞口的玻璃罐,别用塑料桶或金属罐,不然就像用铝锅炖中药,容易起化学反应。
具体操作有个小窍门:每1000毫升酒配200克药渣最合适,比如你刚熬完四物汤,把当归、熟地这些渣子控干水分,装进纱布袋再浸酒,记住要留出至少三分之一的空间,药材发酵会膨胀,我试过把煮过的党参直接泡酒,结果两周后瓶子涨得跟小炸弹似的,差点崩开。
时间把控最关键,补药类泡一个月就行,像阿胶枣仁这类安神的,泡久反而上火,但如果是祛风湿的药材,比如煎过的秦艽、独活,至少要泡两个月,我师父当年泡的风湿酒,整整埋了一年才开封,现在八十高龄爬黄山都不带喘的。
喝的时候更有讲究,早上空腹别碰,饭后半小时小抿一口,去年春节我贪杯,拿着泡过当归的药酒当饮料喝,结果晚上失眠到天亮,心跳得像打鼓,特殊人群更要忌口:孕妇、高血压、肝病患者千万别尝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最后教大家个废物利用绝招:泡完酒的药渣别扔!拿纱布包起来热敷关节,比暖宝宝还管用,我丈母娘常年膝盖疼,现在都用这招,说是比贴膏药还舒服,不过要记住,热敷完的药包千万不能重复泡酒,不然容易滋生细菌。
说到底,煎煮过的中药泡酒就像炒剩饭,看着简单实则暗藏玄机,把握好药材特性、酒精浓度、浸泡时长这三个关键点,就能把边角料变成养生宝贝,要是真得了重病,还是得老老实实看大夫,药酒顶多算个辅助调理的玩意儿,咱老百姓养生,图的就是那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