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后台好多朋友留言说手脚冰凉、怕风怕冷、稍微吹空调就拉肚子,其实啊,这些都是寒邪入体的表现!今天咱们不聊虚的,直接上干货,老张我整理了5种中医常用的驱寒妙药,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真本事。
生姜:厨房里的"感冒药" 说起驱寒第一反应就是姜汤,这可不是偏方,老祖宗早就发现生姜能发汗解表,就像给身体开了个"暖气口",记得去年邻居王姐淋雨发烧,我让她切三片带皮生姜煮水,趁热喝下后盖上厚被子发汗,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了,不过要提醒大家,晚上别喝姜茶,容易上火哦!
附子:千年暖炉的秘密 这个黑色小块块可是中药界的"暖宝宝",尤其适合那种穿再多都冷的阳虚体质,我们村有个老猎户,常年在山里受寒,每到冬天就关节疼得下不了床,后来老中医给他开了附子理中汤,现在都能扛着猎枪满山跑了,不过附子有毒,必须得专业炮制过才能用,千万别自己瞎折腾。
肉桂:办公室养生神器 现在年轻人总喜欢拿咖啡续命,其实不如来杯肉桂茶,上次去药材市场,老板教我把肉桂粉撒在热牛奶里,喝下去从胃里往外冒热气,特别是那些经常痛经的姑娘,早上含片肉桂在舌下,比暖宝宝管用多了,对了,炖羊肉汤时放两片,膻味全消还能补阳气。
干姜:脾胃的棉袄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,吃个西瓜都闹肚子?这就是典型的脾寒,我妈以前总给我做"五香暖肚包"——花椒、干姜、小茴香缝在布袋里,微波炉叮1分钟敷在肚脐上,比暖宝宝还舒服,不过干姜性烈,阴虚火旺的兄弟要少吃,不然嘴上起泡别来找我。
桂枝:疏通经络的管道工 这个长得像树枝的东西最擅长对付"寒湿堵",记得去年健身房教练浑身酸痛,我给他支招用桂枝加红花泡脚,结果三天就能正常训练了,女性朋友注意了,生理期前用桂枝、当归煮鸡蛋,既能驱寒又能缓解痛经,比吃药强多了。
说到这儿,肯定有人要问:"这些药怎么搭配?"其实很简单,记住这个万能公式:生姜+红糖=初级驱寒,肉桂+山药=温补脾胃,附子+人参=大补元气,但具体用量得找大夫把脉,毕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。
最后教大家个自测方法:要是总觉得后背发凉、小便清亮、舌头边缘有齿痕,八成是寒邪入侵了,这时候赶紧熬点姜枣茶,配上热敷肚脐,基本三天就能见效,不过要是长期手脚冰凉、腰膝酸软,还是得找正经中医好好调理,别自己乱试药方。
这些祛寒宝贝咱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,关键要对症使用,现在正好入秋,早晚温差大,正是寒邪容易入侵的时候,建议大家收藏这篇攻略,转发给身边怕冷的朋友,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