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秋天能不能喝中药调理啊?""听说秋冬进补,现在喝中药会不会上火?"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,作为一个喝了五年中药汤的"资深药罐子",我发现很多人对秋季吃中药这事存在误解,其实只要用对方法,这时候反而是调理身体的黄金期。
为啥说"秋季养生胜过冬补"? 老中医常说"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",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你们发现没?秋天的树叶会掉头发,动物开始囤膘,连我们都感觉喉咙干、皮肤绷,这其实就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——该给身体做年度保养了!
中医认为秋天对应着人体的肺脏,主收敛,这时候阳气往回收,阴气上升,就像手机充电一样,正是补充能量的好时机,不过别急着买人参当归,重点在于怎么补才不上火,我去年就见过邻居王叔,十月头就炖羊肉配红参,结果补出满嘴溃疡,这就是典型的"水没烧开就下料"。
哪些中药适合秋天喝?
-
润燥界的扛把子 首推百合银耳羹,这组合堪称秋季补水神器,我同事天天对着电脑,嗓子像砂纸,连喝三天立马见效,要是嫌麻烦,可以直接抓点麦冬、玉竹泡茶,这两味药食同源的宝贝,既能解渴又能润肺,比喝奶茶健康多了。
-
温和补气套餐 黄芪+党参这对CP最适合上班族,我每天用保温杯泡5片黄芪、3颗红枣,上午喝完下午精神倍爽,注意别加太多,不然晚上容易睡不着觉,体虚的朋友可以再加点山药,煮成糊糊当早餐特别养胃。
-
排毒养颜配方 决明子+菊花简直是熬夜党的救星,我表姐连续加班一个月,满脸爆痘,每天用这两味泡茶喝,配合十点半睡觉,不到两周皮肤就透亮了,不过孕妇和低血压的人要少喝,这组合降压效果杠杠的。
避开这些坑才能正确养生
-
别盲目跟风进补 前年我妈听说阿胶糕好,双十一囤了二十盒,结果她湿热体质根本消化不了,吃完脸上冒油光还便秘,后来改成陈皮山楂茶,反而瘦了三斤,补药不是零食,得找中医把脉后再决定。
-
熬药也有大学问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拿保温杯泡中药,这就像用矿泉水泡方便面——能吃饱但没营养,真正需要煎煮的药材(比如茯苓、薏仁),建议用砂锅小火慢炖,第一次煮沸后倒掉水再煎第二遍,这样才能去掉杂质。
-
注意食物相克 吃中药期间千万别任性吃喝,我闺蜜喝祛痘中药时偷吃麻辣火锅,结果痘痘翻倍长,一般要忌口生冷、油腻、发物(比如海鲜羊肉),如果医生没特别交代,至少保证吃药前后两小时嘴巴老实点。
不同体质的秋季用药指南
-
手脚冰凉怕冷型 推荐桂圆红枣姜茶,早上喝特别提气,要是嫌麻烦,可以去药店买现成的八珍丸,这种中成药专门对付气血两虚,记得用淡盐水送服效果更好。
-
上火烦躁失眠型 试试莲子心绿茶,降火安神双效合一,我老板每到立秋就口腔溃疡,今年听我建议改喝这个,居然没再复发,不过体寒的人要少喝,加点枸杞中和就行。
-
反复感冒过敏型 黄芪建中汤是增强免疫力的神配方,我侄子每年九月必犯鼻炎,今年提前喝这个汤,到现在还没打过喷嚏,具体做法很简单:黄芪15克、桂枝10克、白芍10克,排骨炖汤全家都能喝。
真实案例分享 我家楼下张奶奶就是秋季调理的受益者,前几年她总咳嗽,西医说是慢性咽炎治不好,去年立秋后开始喝川贝雪梨汤,配合每天捶背一百下,现在不仅嗓子清亮,连爬楼梯都不喘了,关键就在于坚持,每周喝三次,雷打不动。
划重点时间
- 秋季调理重在"润收",别学年轻人搞什么断食排毒
- 膏方进补要等到深秋,霜降之后最合适
- 小孩老人用药减半量,宁愿多次少量也别一次浓汤
- 感冒发烧期间停服中药,病好了再接着调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不是速效救心丸,别指望喝两天就能变超人,我喝中药五年的经验告诉我,把它当成每日饮食的一部分,坚持下去才能真正感受到变化,就像煲汤要文火慢炖,养生也是细水长流的功夫,大家有什么调理心得,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