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听说有中药洗肛门的偏方,到底管不管用?"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传承千年的中医外治法,咱们先说清楚,这类药方主要针对肛周瘙痒、痔疮肿痛、术后护理这些情况,可不是随便拿来当保健品用的。
先给大家看个经典配方:苦参30克、黄柏20克、五倍子15克、地肤子25克、蛇床子20克,这五味药堪称"肛周守护神",苦参清热燥湿,黄柏泻火解毒,五倍子收敛止痒,地肤子祛风利湿,蛇床子杀虫止痒,老辈人常说"十人九痔",过去没有痔疮膏的年代,都是靠这些草药熬水坐浴。
去年邻居王大哥就是活例子,他开货车常年久坐,痔疮肿得像个红苹果,医院开的药膏用了半个月都没见效,后来我给他配了这个方子,每天早晚两次熏洗,头三天他说像泡辣椒水似的刺痛,我让他忍忍,结果第七天就跟我说"终于能安心坐凳子了",不过这里要提醒,新鲜痔疮可以试试,要是肛瘘或者严重脱垂,还是得去医院别耽误。
熬药方法也有讲究,先把药材泡半小时,就像泡茶一样把成分泡出来,然后用砂锅小火煮开15分钟,注意别用铁锅,有些中药会和金属反应,煮好后连药带汤倒进盆里,蹲在上面热气熏蒸五分钟,等水温降到40度左右再坐进去泡十分钟,这时候你会发现屁股像泡温泉似的舒服,但刚起来那会儿可能会沾得内裤黄黄的,这都是药汁正常现象。
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,经常吃火锅烧烤,肛周脓肿的特别多,上个月公司小张连续加班一周,上厕所疼得直咧嘴,我让他在原有方子里加了蒲公英30克、金银花20克,这两味药堪称"消炎药侠",果然三天就缓解了,不过这种急性发作期,最好配合口服抗生素,中西结合效果更快。
孕妇和产后妈妈要特别注意,有个宝妈生完孩子侧切伤口发炎,不敢用药,我用原方减掉苦参(太寒),加了白鲜皮15克、紫草10克,这两个药既能消炎又不伤气血,她坚持每天早晚洗,两周后伤口愈合得差不多了,但要提醒哺乳期姐妹,坐浴时间别太长,防止着凉。
说到省钱妙招,这些药材在药店都能买到,普通剂量的话几块钱就能配一副,要是觉得麻烦,现在有些医院也开发了现成的中药坐浴包,不过价格翻了好几倍,其实自己配药还有个好处,可以根据症状加减药材,比如湿疹加土茯苓,裂口加白芨,出血加三七粉,灵活得很。
最后敲黑板说重点:这种洗护方法最适合轻度症状,如果已经出现便血喷溅、肉球脱出塞不回去的情况,千万别自己瞎折腾,还有糖尿病人伤口愈合慢,坐浴水温千万不能过高,否则容易烫伤,建议先用两天试试,要是没改善赶紧挂肛肠科,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。
对了,洗完记得用干净毛巾擦干,实在不方便就用吹风机冷风档吹干,内裤选纯棉透气的,别穿紧身裤捂着,饮食上要忌口三天,海鲜辛辣一律不准碰,多吃香蕉红薯助排便,这套组合拳下来,保证让你的"菊花"部位舒舒服服过完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