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胶到底算不算中药?揭开千年滋补品的真实身份

一归堂 2025-05-02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阿胶属于中药吗?"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其实藏着不少学问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从秦汉时期火到现在的"黑金膏方",看看它到底算哪路人马。

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,去年冬天给老妈买阿胶糕时,药店店员拍着胸脯保证这是纯中药,转头上网查资料,某健康博主却说这是保健品,这反差让我有点懵,干脆买了本《中国药典》自己研究,结果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。

要说阿胶的出身,那可是根正苗红的中药世家,早在东汉《神农本草经》里,它就被列为"上品"药材,和人参、灵芝这些名贵中药材并列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更是详细记载了阿胶的制作方法——必须用山东东阿的地下水,配乌驴皮熬制才能见效,这种严格讲究产地和工艺的特点,正是传统中药的典型特征。

不过现在市面上的阿胶产品确实让人眼花缭乱,你去药店能看到琥珀色的药字号阿胶块,电商平台上却有各种包装精美的阿胶糕、阿胶枣,这些深加工产品就像中药界的"变形金刚",虽然原料还是那个原料,但经过商业包装后,身份就变得模糊了。

这里得搞清楚两个概念:中药材和中药制剂是两码事,原生态的阿胶块属于中药材,就像人参、当归一样,需要医生开方指导服用,而添加了核桃、枸杞的阿胶糕,更像是保健食品,虽然含有中药成分,但主要功能是日常食补。
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同样一块阿胶,在医院药房和超市货架的命运完全不同,前者需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,后者随手就能塞进购物车,这种差异源于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,明确标注"药字号"的阿胶属于中成药,而"健字号"的则归类为保健食品。

说到生产工艺,真正的中药阿胶至今保持着"顽固"的传统,东阿那边的老师傅们依然守着铜锅竹铲,严格按照"三煎三滤"的古法炮制,熬胶时节必须在冬至前后,取"冬藏"之意,这种对时辰、工艺的苛刻要求,和西药标准化生产形成鲜明对比。

但别被传统工艺唬住,现代检测手段照样能拆穿冒牌货,前年曝光的"皮包公司"用马皮骡皮冒充驴皮事件,就是通过DNA检测现形的,正规中药阿胶必须通过重金属、微生物等多项药典标准,这点和西药的要求倒是殊途同归。

现在的问题是,很多消费者把"中药"二字当成了万能标签,看见包装上有中草药图案就以为是治病良药,其实大错特错,那些添加了阿胶的护肤品、即食糕,充其量算含中药成分的消费品,和真正需要辨证施治的中药汤剂完全是两回事。

举个例子,中医开阿胶方子时,通常会搭配熟地、黄芪等药材,用来调理气血亏虚,但如果是湿热体质的人擅自服用,反而可能出现腹胀便秘,这种因人而异的用法,正是中药区别于普通保健品的核心特征。

说到底,阿胶既是中药又不是简单的中药,它像是个会分身的"斜杠青年":在医生手里是药材,在商场货架上是商品,在养生达人那里又成了食补材料,关键要看你怎么用它——遵医嘱入药就是中药,当零食吃顶多算滋补品。

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《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》里,特意把阿胶列为重点保护品种,这意味着官方已经给它盖上了"正统中药"的戳,但咱们普通人选购时还是要擦亮眼,认准"国药准字Z"开头的批准文号,这才是国家认证的中药身份证。

最后说句实在话,甭管它是不是中药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,关键得用对地方,要是把阿胶当仙丹猛灌,别说是中药了,人参都能吃出毛病来,您说是不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