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大姨妈"造访时,总听长辈念叨"喝点中药调调",可网上铺天盖地的"经期禁药"说法又让人心慌,作为被中药喂大的南方姑娘,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个千年争议话题。
老祖宗留下的"特殊待遇" 在岭南地区,家家户户都懂给女儿留碗四物汤,记得我初潮那年,外婆端着黑乎乎的陶罐说:"女人这辈子就该像养花一样伺候自己。"当归的甘冽混着熟地的甜糯,配上红枣枸杞,连痛经都成了带甜味的煎熬,中医讲究"经前调气,经后补血",就像给干涸的河道提前蓄水,比临时抱佛脚管用多了。
这些体质对号入座
-
宫寒星人(手脚冰凉型) 艾叶煮鸡蛋简直是救命良方!去年同事小美痛到打滚,我塞给她包好的陈年艾绒,没想到三碗热汤下肚,她直接从"冷美人"变"暖宝宝",现在她办公室常备姜枣茶,经期还能穿露脐装了。
-
量少拖延派(3天速战型) 闺蜜阿琳以前总抱怨"姨妈来得像便秘",自从喝了益母草炖鸡汤,周期准得像闹钟,不过要避开西洋参这类凉性药材,不然就像往火炉里泼冰水,反而把气血憋回去。
-
暴躁痘姐(激素过山车型) 玫瑰花配菊花泡茶堪称情绪救星,我们公司前台姐姐每次生理期必炸毛,自从保温杯里常泡这两朵花,整个人温柔得像个棉花糖,加点冰糖中和苦味,骗小孩子喝都行。
避坑指南请收好 别以为中药都是温顺小白兔!藏红花这货就是"妇科杀手",没淤血乱喝等于给自己放血,还有阿胶糕虽补,但痰湿体质吃了就像给沼泽地浇水,越补越糟心,最要命的是剂量,有人把四物汤当白开水灌,结果流鼻血进医院——中药讲究"润物细无声"。
黄金时间表要掐准 老中医教我个绝招:经前三天开始喝桂枝茯苓粥,相当于给子宫做SPA预热,正式报道那天停服,等量少时再喝八珍汤追尾补血,千万别傻乎乎整个周期猛灌,当心补成"火山喷发"。
现代作妖新姿势 现在年轻人花样百出,有人拿中药泡脚,有人做艾灸贴,我试过经期敷中药面膜,本想内外兼修,结果脸绿得像中毒,其实最简单的法子最有效——保温杯里泡点桂圆枸杞,工作间隙抿两口,比喝奶茶健康多了。
说到底,中药不是万能灵药,而是需要慢慢调养的小火慢炖,那些喝两天就想治百病的姐妹,不如直接去吃止痛药,毕竟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:欲速则不达,调经如养花,急不得躁不得,下次姨妈造访时,不妨给自己煮碗热腾腾的养生汤,感受什么叫"女子本为水